当前位置:
首页 > 糖尿病学 > 糖尿病患者的心理护理(糖尿病学 糖尿病患者的护理)

糖尿病患者的心理护理(糖尿病学 糖尿病患者的护理)

导语:糖尿病患者的心理护理属于糖尿病学下的糖尿病患者的护理分支内容。本篇围绕糖尿病学 糖尿病患者的心理护理主题,主要讲述糖尿病,糖尿病护理等方面医学知识。

研究发现精神障碍在内分泌系统疾病中具有较高的发生率,糖尿病患者更容易受到精神、心理因素的影响,出现沮丧、烦恼、悲伤等抑郁情绪;实验证明,抑郁、愤怒、焦虑、紧张和恐惧等不良心理因素均可通过下丘脑释放某些神经递质且通过下丘脑-垂体-靶腺轴使血糖升高或激发糖尿病。同时,患者在紧张的状态下,体内激素分泌增加,使病情加重。因此,糖尿病患者的心理护理也是糖尿病治疗的重要环节。

糖尿病患者发生心理问题的危险因素

  1. 糖尿病病程:大多数糖尿病患者想到疾病将伴随终生心里很难过,表现为精神抑郁、心情不畅。特别是初次诊断糖尿病的患者心里存在抵触情绪,不愿接受患病的事实。或者在确诊后情绪焦虑紧张,严重的还会出现拒绝进餐等自残行为。
  2. 糖尿病并发症:研究发现糖尿病合并有并发症者有74%可以下抑郁症的诊断。
  3. 血糖变化:很多患者的情绪会随着每日血糖的变化而变化,时而自责时而内疚。
  4. 年龄和性别:年轻的糖尿病患者及女性患者更易出现心理问题。
  5. 社会因素:患者的家庭和社会支持系统、经济地位、教育水平等方面的内容均会使患者产生心理问题。

针对糖尿病患者不同心理问题提供个体化的心理护理

一、初患糖尿病或新入院的患者,常由于对糖尿病缺乏认识,一般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消极、疑惧、悲观等情绪,并希望医生、护士给予同情帮助,把自己的康复寄托在医生身上,常反复地询问自己的病情和治疗方案。此时医护人员要提供热情优质的服务,要恰当说明病情,解释有关问题,介绍糖尿病知识,增加患者自我调节的能力。

二、糖尿病患者情绪经常会受血糖变化及并发症的影响,产生急躁情绪。作为医护人员应注意倾听患者的主诉,帮助他们树立治疗的信心,让患者参与到整个治疗过程中,让他们了解糖尿病的基本知识,共同制订并实施治疗方案,使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占据主导地位,勇敢正确地面对疾病。

三、很多患者由于未接受规律治疗直到出现严重的并发症才到医院就医,造成失明或截肢等不可挽回的后果。此时患者都存在较重的心理负担,认为自己患了不治之症,作为医护人员应积极地向患者介绍成功治疗的病例,组织患者之间进行经验交流,以减轻焦虑情绪,以乐观的态度积极配合治疗。

四、不良的日常生活习惯会严重影响患者每日的血糖,一部分患者在患病初期不能适应每日规律的生活,自暴自弃,不按时进餐,不进行规律运动,使病情加重。医护人员应及时向患者及家属介绍糖尿病的发生机制、治疗方法以及治疗效果,使患者放下思想包袱,排除干扰,配合医生的治疗。

五、加强对患者家属的健康教育指导工作,使他们能够正确认识糖尿病,更好地配合患者的治疗。家属应多关心患者的病情及心理状况,督促并协助患者做好生活护理和病情监测,改变家庭生活中不良的生活方式,使患者的治疗计划顺利实施。不要对患者置之不理,更不能施加压力,为患者创造一个充满温情的家庭生活氛围,共同战胜疾病。

六、在临床工作中,医护人员应充分考虑患者的经济状况,选择适宜的治疗方案,避免因经济负担过重而促使患者产生焦虑情绪,影响患者的治疗及生活质量。(田佳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