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验室的管理 > 微生物 > 如何做好细菌耐药监测工作?(微生物 抗菌药物的作用机制)

如何做好细菌耐药监测工作?(微生物 抗菌药物的作用机制)

导语:如何做好细菌耐药监测工作?属于微生物下的抗菌药物的作用机制分支内容。本篇围绕微生物 如何做好细菌耐药监测工作?主题,主要讲述细菌耐药性监测等方面医学知识。

一、加强对重点科室和病房如呼吸科、血液科、烧伤病房、重症监护病房(ICU)和脑外科病房的耐药细菌的监测。据上海地区的耐药性监测资料反映,上述病房往往是耐药细菌集中的场所。

二、加强呼吸道致病菌——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和卡他莫拉菌的检测及细菌的耐药性监测;包括成人和儿童中的菌株。

三、有条件的单位可开展CA-MRSA的检测以及MRCNS中开展mec A基因和PBP2’的检测,以保证MRS检测的正确性。

四、2006年CLSI修改了万古霉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的判断标准。由2005年的≤4μg/ml (S)、8~16μg/m(lI)和≥32μg/m(lR)下降到≤2μg/ml (S)、4~8μg/m(lI)和≥16μg/m(lR)。各临床微生物学实验室应该严格按照CLSI的标准密切注意发现并追踪万古霉素MIC≥4μg/ml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加强对VISA和VRSA的检测。

五、国内自2005年上海地区报道发现3株万古霉素耐药的屎肠球菌(VRE)后,2012年中国CHINET细菌耐药性监测报告VRE粪肠球菌的检出率约0.3%,VRE屎肠球菌约3%,且大多是vanA基因的屎肠球菌;与国内卫生部报告的监测结果大致相仿,需引起重视。

六、HLAR菌株是肠球菌属细菌中除VRE外的又一重要耐药现象。此耐药性现象的检测直接影响肠球菌引起的心内膜炎等严重感染的β-内酰胺类和氨基糖苷类药物的联合用药的选择。因此按CLSI对肠球菌HLAR菌株的检测应给予同样的重视。

七、加强对B群链球菌的耐药性监测,尤其是对该类细菌产生的红霉素诱导克林霉素耐药性的监测直接关系围产期孕妇阴道链球菌感染的抗菌药物的选用。

八、加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产酸克雷伯菌和奇异变形杆菌中的ESBLs产生菌的检测,有条件的医院可进一步加强肠杆菌属等细菌中的去阻抑或质粒介导的头孢菌素酶(AmpC)。

九、重视不动杆菌属、铜绿假单胞菌等细菌中的泛耐药株(PDR)及其耐药机制的检测。这一类细菌往往产生可水解亚胺培南等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金属酶和丝氨酸酶,以及外膜OprD2孔蛋白的丢失和内膜依赖能量的外排泵等膜屏障机制,可引起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等碳青霉烯类等多种抗菌药物耐药。

十、同时有责任及时发现本单位中耐药细菌暴发流行,以便及时采取控制措施。

十一、应加强实验室工作人员的素质培训,在提高工作责任性的同时,应定期组织技术培训,以提高细菌耐药性监测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