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普通外科手术彩色图解 > 外科手术学 > 胆囊造口术(外科手术学 胆囊和胆管手术)

胆囊造口术(外科手术学 胆囊和胆管手术)

导语:胆囊造口术属于外科手术学下的胆囊和胆管手术分支内容。本篇围绕外科手术学 胆囊造口术主题,主要讲述胆囊造口,胆囊,胆囊手术等方面医学知识。

手术指征

1.化脓性、坏疽性胆囊炎,或胆囊已穿孔、局部炎症充血、粘连紧密、切除胆囊有大出血、造成误伤的危险,或全身情况危重不能耐受麻醉。

2.Vater壶腹周围的恶性肿瘤,黄疸明显,可作为根治手术术前准备方法之一,但现在已较少采用。

术前准备

1.同本章第一节“胆囊切除术”。

2.输液、输血以补充血容量,保持血液动力学稳定。

3.抗生素治疗。

4.纠正凝血机制障碍。

麻醉

全身麻醉。

体位

仰卧位(手术台最好能行术中造影)。

手术步骤

如触及肿大的胆囊,可以以此为标志,行右侧肋缘下斜切口(图12-2-1)。

图12-2-1 

将胆囊底部置于切口中央,周围用纱布垫好以免污染腹腔。在胆囊底部缝合直径2cm的荷包线(图12-2-2)。

图12-2-2 胆囊底部荷包缝合

在其中心部位切开胆囊、插入吸引器将胆汁吸出,同时留取胆汁送细菌培养(图12-2-3)。

图12-2-3 胆囊底部切开吸引胆汁

用取石钳取出结石,特别是急性胆囊炎嵌顿在胆囊管的结石。经造口置入导管,可选用蕈状导尿管,“T”形管或乳胶管。收紧荷包缝线(图12-2-4)。经导管注入生理盐水以检查有无渗漏。

图12-2-4 胆囊内置入导管

导管另做戳口引出,固定于腹壁,接引流袋(图12-2-5)。一般不需腹腔引流。若肝下已形成脓肿则必须引流,腹膜及腹壁各层逐层缝合。

图12-2-5 导管戳口引出,固定于腹壁

手术意外的处理

对于出现部分胆囊壁坏疽的病人,须在切除坏疽部分后,再行胆囊壁缝合,完成造瘘手术。

术后处理

1.术后输液,应用抗生素。

2.准确记录胆汁引流量,观察胆汁性状、判断引流效果。

3.注意血流动力学指标,如胆汁引流量过多,应增加补液量。

4.术后14天可以通过胆囊造口管注入造影剂行胆管系统造影,为进一步治疗提供依据。

5.根据病情确定再次手术时机,由于急性胆囊炎全身情况不佳或局部条件不允许切除胆囊者,可在术后90天择期行胆囊切除术。

临床经验

1.胆囊造瘘手术多用于急危重症且不具备微创治疗手段(如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术)者,其优点在于引流确切,同时可术中取石,部分患者可避免术后胆管镜取石或再度手术切除胆囊。

2.对于体形瘦弱者,可在局部麻醉下完成该手术,术前超声定位胆囊底部,作为确定体表皮肤切口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