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皮肤科学基础 > 皮肤病学 > 管状大汗腺腺瘤(皮肤病学 表皮肿瘤与囊肿)

管状大汗腺腺瘤(皮肤病学 表皮肿瘤与囊肿)

导语:管状大汗腺腺瘤属于皮肤病学下的表皮肿瘤与囊肿分支内容。本篇围绕皮肤病学 管状大汗腺腺瘤主题,主要讲述管状大汗腺腺瘤,汗腺腺瘤,大汗腺等方面医学知识。

管状大汗腺腺瘤(Tubular Apocrine Adenoma)罕见,女性较男性多见,皮损常发生于头皮,也有发生于面部、腋部、小腿和外生殖器等部位的报道。肿瘤为直径1~2cm的结节或有蒂损害,境界清楚,表面光滑,一般不超过2cm。头皮部位的损害常并发皮脂腺痣或乳头状汗管囊腺瘤,并发皮脂腺痣时皮损可持续多年。病程良性,切除后不复发。

组织病理

此瘤位于真皮和皮下组织,呈分叶状,特点是在肿瘤组织内有许多形态不规则的管状结构,通过管样结构或扩大的毛囊与表皮相连,管腔通常是由2层上皮细胞组成,外层细胞为立方形或扁平状,而近管腔的细胞呈柱状。有些管腔扩大,并有乳头状突起突入腔内,另一些导管管壁增厚。有些部位腔细胞尚见顶浆分泌,有些腔内可见细胞碎片。间质内有淋巴细胞及浆细胞浸润,肿瘤之间及其下方可见扩大的大汗腺。某些病例中表皮可有疣状增生。免疫组化示腔细胞CEA、EMA呈强阳性反应,HMFG-1和GCDFP有时阳性,肌上皮细胞SMA、S-100蛋白阳性。

诊断及鉴别

本病与乳头状汗管囊腺瘤不同的是缺少含有纤维血管间质的真性乳头结构,间质也缺少含大量浆细胞浸润。

与乳头状小汗腺腺瘤的鉴别点是本病可见顶浆分泌,常发生于头皮,可以并发有乳头状汗管囊腺瘤或皮脂腺痣。有时二者难以区分。偶尔可见肿瘤同时显示两者的特征。因此有学者提出最好将其称之为“管状乳头状汗腺瘤(tubulopapillary hidradenoma)”或“乳头状管状腺瘤(papillary tubular adenoma)”。

与乳头状大汗腺腺癌或转移癌的鉴别是该瘤不呈浸润性生长,无细胞异型,核分裂少见,无异常核分裂象。

治疗

本病为良性,损害较小,因此局部切除、激光、冷冻治疗均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