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皮肤科学基础 > 皮肤病学 > 融合性网状乳头瘤病(皮肤病学 色素性皮肤病)

融合性网状乳头瘤病(皮肤病学 色素性皮肤病)

导语:融合性网状乳头瘤病属于皮肤病学下的色素性皮肤病分支内容。本篇围绕皮肤病学 融合性网状乳头瘤病主题,主要讲述乳头瘤,乳头皮肤病等方面医学知识。

本病病因不明,好发于青少年,女性多见。皮损始发于乳房间区及背中部,以后逐渐累及乳房、上腹部、耻骨部、上背及骶部。初为淡红色扁平或球形小丘疹,逐渐增大而呈灰褐色,表面角化略粗糖,类似扁平疣样,之后,丘疹逐渐增多、增大,密集成片而布满躯干,可相互融合成网状或旋涡状,淡棕色、乳头瘤状外观。以两乳间和脐周最明显。除本型乳头瘤病外还有其他两种类型,即斑点状着色性疣状乳头瘤病(punctate pigmented verrucous papillomatosis)和钱币状融合性乳头瘤病(nummular and confluent papillomatosis)。

本病由Gougerot和Carteaud于1927年报道1例,在1932年进行描述及分型,又名皮肤乳头瘤病(cutaneous papillomatosis)、Gougerot-Carteaud综合征。通常无自觉症状,偶有瘙痒。病情缓慢发展,可倾向稳定。组织病理示轻度角化过度、乳头瘤样增生,表皮突增宽融合,棘层肥厚,基层色素增加。真皮水肿且有围管性炎细胞侵润。临床上应与花斑癣、脂溢性角化症、毛囊角化症和黑棘皮病鉴别。

上图:皮损特征为小的扁平疣状丘疹,具有色素。相邻丘疹可互相融合成细网状或旋涡状,以乳房间及脐周为严重,可伴有瘙痒

上图:背部见深褐色扁平丘疹,网状排列,有少许鳞屑(山东省皮肤病性病防治研究所 杨宝琦提供)

表皮角化过度,乳头瘤样增生,局灶性棘层肥厚,真皮血管周围少量淋巴细胞浸润

(HE染色×100)(山东省皮肤病性病防治研究所 杨宝琦提供)

可试用米诺环素(minocycline)、咪唑类抗真菌药(外用或内服)及维A酸类药物(外用或内服),部分病例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