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免疫缺陷性皮肤病 > 白细胞黏附分子缺乏症(皮肤病学 免疫缺陷性皮肤病)

白细胞黏附分子缺乏症(皮肤病学 免疫缺陷性皮肤病)

导语:白细胞黏附分子缺乏症属于皮肤病学下的免疫缺陷性皮肤病分支内容。本篇围绕皮肤病学 白细胞黏附分子缺乏症主题,主要讲述白细胞,白细胞黏附分子缺乏症,黏附等方面医学知识。

病因:常染色体隐性遗传,β2整合素基因突变导致中性粒细胞表面CD18分子表达障碍,不能形成黏附分子受体,粒细胞趋化性运动能力的降低,最终影响吞噬功能。

临床症状

本病的主要特征为显著白细胞增多和反复细菌感染,葡萄球菌、革兰阴性肠道细菌和真菌感染尤其棘手,新生儿期严重脐炎,脐带脱落延迟,自幼反复皮肤等软组织慢性、非脓性、无痛性感染(瘢痕呈羊皮样,很薄);严重牙龈炎和牙周炎,外伤或手术伤口经久不愈。外周血白细胞明显增高,流式细胞术分析发现白细胞表面CD18缺乏。

重度缺陷患者中性粒细胞表面不表达CD18分子,患者如不进行骨髓移植早期即死亡;中度缺陷患者中性粒细胞表面表达少量CD18分子,患者可以存活至成人期;还有部分患者正常表达CD18分子,但其活性有缺陷。

诊断标准

明确诊断标准:男性或女性患者中性粒细胞表面CD18分子表达降低(低于正常的5%),并符合以下至少1项:

  1. β2整合素基因突变;
  2. 白细胞中缺乏β2整合素mRNA。

可以诊断标准:男性或女性患者中性粒细胞表面CD18分子表达降低(低于正常的5%),并符合以下所有表现:

  1. 反复或持续性细菌或真菌感染;
  2. 白细胞增多(WBC>25×109/L);
  3. 脐带脱落延迟和(或)伤口愈合缺陷。

可能诊断标准:婴儿白细胞显著增多(WBC>25×109/L),并具有以下任何1项:

  1. 反复细菌感染;
  2. 严重的深部位感染;
  3. 感染部位无脓。

治疗

合并感染时宜选用敏感抗生素及干扰素,重度缺陷患者可进行骨髓移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