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皮下脂肪组织疾病 > 人为性脂膜炎(皮肤病学 皮下脂肪组织疾病)

人为性脂膜炎(皮肤病学 皮下脂肪组织疾病)

导语:人为性脂膜炎属于皮肤病学下的皮下脂肪组织疾病分支内容。本篇围绕皮肤病学 人为性脂膜炎主题,主要讲述脂膜炎等方面医学知识。

本病为人为因素造成的脂膜炎。临床报道不多,实际上并不少见。临床上可误诊为系统疾病的皮肤表现或Weber-Christian综合征。常发生于注射矿物油或桂酮后。

病因及发病机制

原因有机械性、物理性和化学性等因素。机械性因素有各种形式的外伤,如压迫、敲打、注射器、针灸。物理性因素有寒冷、热、拔火罐等。化学性因素包括各种化合物(酸、碱、颜料)、有机物质、各种油类(矿物油、棉子油、菜子油)、硅化物(液体硅)、芥末、牛奶、粪便和药物(吗啡、杜冷丁、聚维酮碘、聚烯吡酮、哌替啶、乳酸喷他佐辛(镇痛新)、破伤风类毒素)。

化学性因素引起的人为性脂膜炎,临床上不易识别,最常见是局部注射药物和硅酮物质。注射物质的性质决定了临床及组织学反应。有时引起液化性脂膜炎,导致油性物质排出。在诊断任何脂膜炎前,均应考虑到人为性因素的可能。

临床症状

出现皮下结节,表面皮肤轻度潮红或无改变。由于病因不同,皮下脂肪损伤类型也不同。钝器对皮下脂肪的损伤,常位于前臂及手部。注射药物可引起药物性脂膜炎(drug-induced panniculitis)常发生于臀部(如注射杜冷丁、镇痛新等),可见有小叶脂膜炎或慢性溃疡性脂膜炎,或伴有木质样硬度的纤维性硬结。有的患者为了丰乳注射硅酮后引起脂膜炎。有精神障碍患者用牛奶或粪便注射,在注射部位可引起严重的蜂窝织炎或化脓性脂膜炎。注射矿物油可引起异物肉芽肿反应,形成硬化性脂肪肉芽肿(sclerosing lipogranuloma),后者也称石蜡瘤(paraffinoma)。

慢性筛窦炎进行筛窦切除术后,鼻腔用含有凡士林基质的抗生素软膏,可发生眼眶、眼睑石蜡瘤。在临床上有形态怪异、异常部位分布的皮下结节,不能用已知典型的脂膜炎来解释,以及患者有行为异常时,均应考虑人为性脂膜炎的可能性。

组织病理

为非特异性改变。有小灶性、急性或慢性混合性脂膜炎,侵犯脂肪小叶和间隔,可见小灶性脂肪坏死。急性期有多形核白细胞浸润,核碎裂,少量红细胞外渗。在炎症中央区脂肪细胞完全消失,边缘部有组织细胞和巨细胞,后期成纤维细胞增生,发生纤维化,可见钙化灶。钝器损伤可产生深部血肿,血肿机化,含铁黄素沉积,有无定形的多糖团块。如出现空泡或假囊性空腔,可能是注射了硅酮或石蜡。

石蜡瘤出现多发性假性囊肿性空隙,周围为纤维化和炎症改变。扫描电子显微镜或能量弥散分光术(energy-dispersive spectroscopy)有助于确定注射物性质,偏振光检查可显示注射的结晶性物质。

诊断及鉴别

详细询问病史,检查早期损害发生部位,组织活检,偏振光检查,必要时应进行焚烧组织和质谱图等特殊方法进行检查。需要鉴别的疾病有浅表性血栓性静脉炎、结节性多动脉炎、结节性血管炎、胰腺性结节性脂肪坏死、狼疮性脂膜炎和结节性发热性非化脓性脂膜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