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寄生虫、昆虫等所致皮肤病 > 虱子(虱病):头虱、体虱、阴虱诊疗参考(皮肤病学 节肢动物所致皮肤病)

虱子(虱病):头虱、体虱、阴虱诊疗参考(皮肤病学 节肢动物所致皮肤病)

导语:虱子(虱病):头虱、体虱、阴虱诊疗参考属于皮肤病学下的节肢动物所致皮肤病分支内容。本篇围绕皮肤病学 虱子(虱病):头虱、体虱、阴虱诊疗参考主题,主要讲述虱,头虱,体虱,阴虱等方面医学知识。

虱属于昆虫纲,虱目,无翅,是永久性的体外寄生虫,种类很多,如人虱、牛虱、狗虱、猪虱、鸡虱、鸭虱、猫虱、鼠虱,分别寄生在人和动物的体表。根据口器构造与取食习性可分为两大类:一类为刺吸型口器,以刺吸人和动物血为食,又称吸虱,如人虱、牛虱;另一类是咀嚼型口器,以皮屑、羽毛为食,称啮虱,如鸡虱、鸭虱等。吸虱均寄生于哺乳动物。只有体風是人的体外寄生昆虫。

虱叮刺皮肤所引起的皮肤病称虱咬症,或称虱病。虱叮咬皮肤不仅引起皮肤损害,而且虱又是斑疹伤寒、回归热、战壕热等传染病的媒介。

虱为无变态昆虫,发育过程分卵、稚虫(又称若虫)、成虫三个时期。卵在37℃经4~20天可孵为稚虫,雅虫经三次蜕皮变为成虫(需27~33天),雌虫交配后约10天开始产卵,每天产卵3~8个,头虱一生可产卵50~100个,阴虱可产卵50个,人虱一生可产卵300个左右,寿命约30~60天。

诊断:凡患者有局限性瘙痒,皮肤上有血痂抓痕要考虑本病的可能,若在头发、内衣、被褥、阴毛处发现成虱或虫卵,则可确诊。该病要和疥疮、皮肤瘙痒症、痒疹、湿疹等皮肤病相鉴别。

病因及发病机制

虱是终生不离开宿主的体外寄生虫,稚虫和成虫都能吸吮血液,稚虫每天至少吸血1次,成虫则吸血数次,一只雌虱每次可吸血1μL。在吸血的同时释放出唾液中的毒汁,而且有边吸血边排粪的习性。虱畏强光喜阴暗,多在夜间或人静的时候吸血。人虱最适宜的温度是29~30℃,当人体温升高、出汗或人死亡体温下降时,虱即自动脱落人体另寻新的宿主。人虱的宿主只能是人,它不能寄生在其他动物身上。

人虱由于寄生部位的不同及形态、习性的差异,又可分头虱、体虱(又称衣虱)、阴虱三种,分别寄生在人的头发、内衣、阴毛上,均以刺器刺入皮肤吸吮人血维持生活,多见于个人卫生不良者。在人群中通过直接接触或通过头巾、帽子、衣服、被褥间接传播。阴虱主要是通过性接触传播。

症状特征

虱叮咬后引起的症状因人而异,一般均有轻重不同的瘙痒和皮疹,有人仅感轻度瘙痒,亦有人因长期被叮咬而发生免疫不出现反应。现将三种人虱引起的临床表现分别作一简介。

(一)头虱:长2~3mm,需寄生于头发部位,尤其是耳后发际及头后部,藏于发中或附着于头发上,常能见到针头大白色的虱卵,雌虱在产卵时分泌一种凝胶,将卵粘连在头发上。经5~9天即可孵为幼虫,从卵盖爬出,个别的可寄生在睫毛、胡须上,多见于卫生条件差的儿童或妇女。由于虱叮咬皮肤可出现丘疹、皮下出血,常因搔抓引起头皮抓痕、渗液、血痂或继发感染,形成疖或脓肿,局部淋巴结肿大,严重者头屑、血痂、渗液、尘埃与发粘连在一起,有腥臭味,日久毛发失去光泽,毛发脱落或形成瘢痕。

(二)体虱:较头虱大,雄虱长2.7mm~3.6mm,雌虱长2.7mm~4mm,通常隐蔽在贴身的内衣上,多见于裤裆、被褥缝及褶皱处。以喙器刺入皮肤吸取血液,常在肩胛、腰部、臀部等处有体虱叮咬引起的红斑、丘疹或风团,中央有一出血点。体虱叮咬皮肤时在吸血的同时又将唾液注入皮内,唾液中含有抗凝素与溶血素物质而引起皮肤反应。常因搔抓在皮肤上可见线状抓痕、血痂或继发感染,日久皮肤苔藓化或留有色素沉着斑,常因剧痒而影响休息,多发生在冬季。

(三)阴虱:体小,约1mm左右,体型宽短如蟹,灰白色,寄生于阴部或肛周的体毛上,偶可侵犯眉毛或睫毛。阴虱由于它的活动范围小,常紧伏皮面或牢附于阴毛上不动,叮咬皮肤引起剧痒,出现红斑或丘疹,经搔抓可出现表皮剥蚀、抓痕、血痂或毛囊炎及继发性损害。有的患者可出现青斑,直径约0.5cm,呈青灰色,不痒,指压不退色,常见于股内侧、腹部,可能由于阴虱吸血时,其唾液进入皮肤内,使该处血红蛋白变色成为青斑,常可持续存在数月。阴虱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夫妻常同患此病。

预防及治疗

预防: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头、洗澡,勤换衣服,可预防虱病的发生。

治疗:治疗虱病应以灭虱及灭卵为主,因体虱寄居在内衣缝隙中,所以将脱下的内衣裤用开水烫煮便可达到灭虱的效果,对不便烫煮的衣服可用熨斗熨烫。发现阴虱应剃掉阴毛并焚烧,头虱可用50%百部酊、5%苯甲酸苄酯乳剂等灭虱,如家庭或宿舍内有其他人患虱病应同时灭虱,对皮疹可用清凉止痒剂或糖皮质激素,有感染时外用抗生素制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