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产能物质代谢性疾病 > 糖尿病心理社会管理(内分泌学 糖尿病)

糖尿病心理社会管理(内分泌学 糖尿病)

导语:糖尿病心理社会管理属于内分泌学下的糖尿病分支内容。本篇围绕内分泌学 糖尿病心理社会管理主题,主要讲述糖尿病,糖尿病的治疗方法等方面医学知识。

心理问题是指认知过程、个性、情感态度及行为方式等在疾病过程中的异常表现;社会问题是指其在社会生活和功能方面的异常表现。根据社会-生物-心理医学模式的要求,了解和正确处理这些心理社会问题,有助于在日常工作中使糖尿病的管理更加个体化,达到较好的代谢控制。糖尿病患者在其漫长的病程中极易出现各种心理社会问题,影响治疗效果。T1DM患儿及其家长不仅要了解胰岛素的使用、血糖测试、尿酮体测试、掌握糖尿病的症状和饮食管理知识,还要应用这些知识达到良好控制病情的目的。

新诊断患儿给予精神心理支持

新确诊的患儿和他们的家庭成员在确诊的最初几周至几个月内易出现程度不同的应激反应,如适应性障碍和情绪障碍等。出现茫然、悲伤、惊惧、自责、气愤、否认现实、沮丧、怨恨、怀疑诊断、失望、焦虑、抑郁和退缩等反应。较常见的适应性障碍(adjustment disorder)是异常反应的一种,多发生于婚姻状况紧张的家庭中,多在确诊后1个月内发生;平均病程为3个月,但恢复率高(可达100%)。在新诊断为糖尿病患儿的家庭中,父母会因子女失去健康而震惊和极度悲伤而表现出与患儿相似的应激反应。家庭应控制自己、尽快消除恐惧和顾虑,因为此时家长的情绪会影响到患儿,患儿对家长的表情、态度以及言行举止都十分敏感,这会增加他们的恐惧和不安全感。所以家长在患儿面前应镇静自若,使患儿能得到心理和精神上的支持。医生的责任非常重要,医生对家长的解释也非常关键;医护人员对患儿以及他们的亲属应在感情上和糖尿病知识方面给予帮助和支持,这可使他们找到一种感觉上的平衡,有助于患儿父母渡过应激反应期,为患儿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

除此之外,因为家长须对患儿进行协助医疗和护理的作用,所以家长必须对糖尿病要有正确的认识。作为家长亦应不断提高自身对糖尿病理解、认知和熟悉糖尿病的家庭自我管理方法,以及培养患儿的自立意识,增加个人对孩子的影响,以培养他们乐观的生活态度及良好的自律性,帮助患儿与医生密切配合,实现良好的代谢控制。医护人员应使新确诊患儿及其家长尽快了解糖尿病的基础知识,如发病机制、治疗原则和预后等,这有利于接受事实并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家长可以反复地向糖尿病专业医师咨询相关知识,直到完全熟悉并了解;还可以和其他糖尿病患儿家长交流讨论各自的体会、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式;积极参加当地糖尿病防治组织的各项活动。

对新诊断的T1DM儿童及时给予特殊的干预,开展积极的防御措施及应对方式,将会使患儿在对治疗的依从性、社会关系和社会能力方面显著好于无干预者。

学龄前和青少年患儿主动参与病情监测和饮食治疗

学龄前期患儿可出现社会行为及能力的退缩,应鼓励患儿参与治疗。学龄期患儿可主动了解有关T1DM的知识。在这一阶段,随着认知能力和心理的发育,儿童对日常疾病管理的责任心会不断增加,可让他们在家长的协助下,主动参与到日常的监测治疗和饮食的安排中,并给他们更多的自主权,这有益于日后他们对治疗的配合和管理;医务人员对于代谢控制好的患儿应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避免指责,以免引起反感。青少年期患儿对疾病感到痛苦和悲伤,可能产生逆反心理,冒险自动停止胰岛素治疗和血糖监测,并且不控制饮食而随意吃零食,以致于发生酮症酸中毒。医生和家长在这一时期都应尽量多和患儿交流沟通,耐心听取他们的想法,尽量说服教育,可通过单独与糖尿病医师面谈或通过咨询电话来解决问题。

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适当的体育运动也是患者血糖控制的关键,适度的体育运动可以强制性地调动和提高全身各系统组织细胞的代谢,使之处于旺盛状态,从而增加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对糖代谢、蛋白质和脂肪的转化代谢具有显著的效果。在整个治疗过程中,患者对药物治疗容易接受,而对长期饮食控制和体育运动往往难以坚持。因此,要对患者的生活行为进行必要的指导,让患者适当参加体育锻炼,以增强其机体各系统器官的功能,促进新陈代谢,提高血糖控制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成人教育保证治疗方案有效执行

在良好糖尿病教育和心理支持的基础上,T1DM的治疗模式主要包括饮食治疗、运动治疗、口服降糖药物治疗和胰岛素治疗等。其中饮食和运动治疗是胰岛素治疗的基础和先决条件,而某些口服降糖药物只能起到辅助作用;胰岛素治疗必须坚持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