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产能物质代谢性疾病 > 尿糖测定及其意义(内分泌学 糖尿病)

尿糖测定及其意义(内分泌学 糖尿病)

导语:尿糖测定及其意义属于内分泌学下的糖尿病分支内容。本篇围绕内分泌学 尿糖测定及其意义主题,主要讲述尿糖,葡萄糖,糖代谢异常的检查等方面医学知识。

葡萄糖从肾小球滤出,在肾近曲小管被主动重吸收,但葡萄糖的重吸收是有限的,其最大限度即为肾脏的葡萄糖阈值(简称肾糖阈)。一般当血糖大于10mmol/L时,因超过肾糖阈值,可出现尿糖,因此尿糖测定可间接反映血糖水平。在微量血糖仪尚未普及的情况下,对于没有条件进行血糖检测,尤其在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患者,自我进行尿糖监测不失为一个方便的权宜之法。其优点在于简单易行、没有痛苦和花费低廉。但尿糖决不能代替血糖,尿糖只能部分反映血糖水平,因此在患者自我尿糖监测之前,需要对尿糖先有足够的认识。患者们必须认识到监测尿糖的目的:粗略地了解血糖水平,而我们治疗糖尿病的最终目的是要良好地控制血糖。所以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血糖仪应该是糖尿病患者必备用品。

试纸条测定尿糖

患者自己容易掌握,目前临床上糖尿病患者采用较多。将尿糖试纸浸入尿液中,湿透约1秒钟后取出,1分钟后观察试纸的颜色,并与标准色板对照,即可得出检查结果。如下:蓝色(-),尿中无糖;绿色(+),每100ml尿中含糖0.3~0.5g;黄绿色(++),每100ml尿中含糖0.5~1g;橘黄色(+++),每100ml尿中含糖1~2g;砖红色(++++),每100ml尿中含糖2g或2g以上。使用时,一次取出所需要的试纸,然后盖好瓶盖,存放在阴凉干燥的地方,以防变质。

可用24小时、等时间段和等时间点的尿糖变化来反映血糖的变化。正常人每日从尿中排出葡萄糖为32~93mg。出现糖尿一般表明每日尿中排出的糖超过了150mg。最高尿糖浓度出现在餐后2小时。目前常用的自测尿糖的方法是尿糖试纸。将试纸用尿液浸湿(约半分钟)后在1分钟内观察试纸颜色变化,然后与标准比色板比色,得出尿糖结果。该方法简便、快速、无痛苦、便宜以及易被患者接受,但很多因素影响尿糖结果分析的准确性。

尿糖测定受肾糖阈/膀胱残余尿/进食/运动/尿路感染的影响

尿糖测定存在许多局限性。肾糖阈有较大的个体差异,比如,老年糖尿病患者肾糖阈往往较高,许多患者血糖水平已超过11.0~12.0mmol/L,而尿糖仍为阴性;而一些妊娠妇女有时血糖低于9.0mmol/L,甚至正常,尿糖也可阳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因为肾糖阈值改变,尿糖不能代表实际的血糖水平;有时非糖尿病患者也会有尿糖升高。在有神经病变、前列腺炎和肾性糖尿等情况下,糖尿病患者尿液不能完全排空,此时所测的尿糖还会包括更早滤出的糖,因而会在判定结果时引起误解。

尿糖测定还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某些肾脏疾病、大量进食、运动、尿路感染、妇女月经期和妊娠等情况时;某些具有还原性的药物也会使尿糖试纸变色,造成尿糖高的假象,如维生素C和水杨酸盐等。

肾糖阈

肾脏的糖重吸收机制较为复杂,影响因素也很多。肾糖的清除能力受1,5-脱水葡萄糖醇(1,5-anhydroglucitol,1,5-AG)的遗传多态性的影响。肾糖阈还可能受其他许多因素[如肾功能,胰岛素敏感性,Na+和Cl-重吸收能力以及肾脏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表达水平等]的影响。肾糖阈存在个体差异,肾糖阈的变化可直接影响尿糖的排出量。例如,MODYⅢ患者在血糖正常时即出现尿糖,其肾糖阈降低,使血糖和尿糖不成比例地升高,这种患者的尿糖浓度不能代表血糖水平。

肾小管重吸收葡萄糖和乳糖主要由Na+/葡萄糖同向转运体(SGLUTs)调节,而影响SGLUTs表达的因素也很多。糖尿病肾病时,肾糖阈升高,当血糖明显升高时,尿糖仍可阴性。而某些妊娠妇女和儿童的肾糖阈降低,血糖浓度正常时也会有尿糖出现。因此,只有在排除影响肾糖阈的各种因素后,尿糖才可大致反映血糖水平。

肾性尿糖

血糖正常,由于肾糖阈降低而出现的尿糖,称为肾性尿糖。其特点是尿糖增高而不伴有高血糖。其原因可能是肾小管转运葡萄糖的机制异常或肾小管功能缺陷,也可见于生理状态(妊娠中后期)。如Fanconi综合征、肝豆状核变性、某些重金属(锡、镉和铀等)中毒及来苏和硝苯所引起的肾小管损害,这些患者不但有糖尿,而且可有氨基酸尿及电解质的重吸收障碍。Oemar报道1例纯合子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肾性尿糖患者,肾小管完全无糖重吸收功能,但无其他重吸收功能障碍。

滋养性糖尿

少数正常人在摄食大量糖类后,由于小肠吸收糖过快,肾糖负荷过重,可出现暂时性糖尿。胃切除、短肠综合征或甲亢患者的肠吸收糖速度超过正常,餐后血糖升高明显,亦可出现一过性糖尿。

其他糖尿和假性糖尿

进食过量半乳糖、甘露糖、果糖、乳糖或这些糖类在体内代谢异常时,可出现相应的糖尿。肝功能不全时,果糖和半乳糖的利用障碍,可出现果糖尿或半乳糖尿。遗传性酶缺陷使果糖、半乳糖和乳糖等在体内不能代谢而从尿中排出,可形成各种糖尿。此外,如用以前的硫酸铜试验测定尿糖含量,尿中的一些还原性物质(如头孢类抗生素、放射造影剂、尿酸、维生素C和葡萄糖醛酸)或一些药物(如青霉素、强心苷和利尿药等)可造成假阳性反应(假性糖尿)。而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也可能出现假阴性结果。造成假阴性的另一个常见原因是糖尿试纸暴露于空气或阳光下的时间太长而失效(血尿时也呈假阴性反应)。尿液标本要新鲜,并应立即测定,如需放置一段时间,必须用1%氟化钠防腐,以免造成由于微生物发酵作用所致的假阴性结果。而且液体的摄入及尿液的浓度也会影响尿糖检查结果。

尿糖测定仅在监测高血糖时有意义

如果患者的尿糖测定操作正规,又不存在上述的尿糖测定影响因素,对控制高血糖有一定意义,但不能将其作为血糖控制的标准。而且在低血糖情况下,尿糖阴性并不能排除其可能。自动尿液分析仪(如Supertron)可同时测定尿中的红细胞、白细胞、葡萄糖、蛋白质、尿胆原、胆红素、酮体、pH及比重等。一般其敏感性和可重复性均很高,但尿标本不能放置太久(<24小时)。

血糖反映的是取血时的血糖水平,而尿糖反映的是尿液在膀胱中蓄积的这段时间内的平均糖含量。糖尿病患者如果有自主神经病变,则导致新近形成的尿液与潴留尿液混合,使尿糖值失去反映留尿时段内血糖水平的能力。另外,阴性尿糖结果不能区分低血糖、正常血糖及轻度的高血糖(即血糖稍高于10mmol/L),因此,即使肾糖阈正常及排除了上述干扰尿糖测定的一些因素和药物,用尿糖来准确评估血糖控制情况也是不真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