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内分泌学 > PET鉴别垂体及垂体外病变性质(内分泌学 内分泌放射学检查)

PET鉴别垂体及垂体外病变性质(内分泌学 内分泌放射学检查)

导语:PET鉴别垂体及垂体外病变性质属于内分泌学下的内分泌放射学检查分支内容。本篇围绕内分泌学 PET鉴别垂体及垂体外病变性质主题,主要讲述PET,垂体等方面医学知识。

无功能性垂体腺瘤比颅咽管瘤及脑膜瘤对18F-FESP的摄取要高2~3倍。应用11C-苯甲炔胺亦可以鉴别垂体瘤和脑膜瘤,因为垂体瘤内存在丰富的单胺氧化酶-B(MAO-B),而脑膜瘤内MAO-B的含量很少,故可以通过11C-苯甲炔胺的PET显像把它们区分开来。18F-FDG和18F-FET-PET均可显示垂体腺瘤,而以前者更佳,18F-FDG-PET发现垂体微腺瘤的敏感性与MRI相近,两者互相结合,可提高发现微腺瘤及定位诊断的准确性。13N-NH3能被垂体细胞摄取,并参与垂体细胞代谢,动态13N-NH3-PET显像可反映垂体血流灌注情况。

18F-FDG和11C-MET的联合显像可以更好地反映肿瘤细胞的代谢与其组织学分级的关系,在鉴别诊断和预后评价等方面有着更好的应用价值。多项半定量指标可以用于脑垂体瘤的诊断和分析,如肿瘤/对侧皮质(T/CTX)、肿瘤/对侧相应组织(T/CCR)、肿瘤/平均皮质(T/MCU)、肿瘤/白质(T/ WM)等。应用11C-MET进行PET显像时,肿瘤/正常脑比值在注射示踪剂后10分钟达到恒定,此时往往以肿瘤/正常脑比值作为肿瘤氨基酸代谢的半定量值。垂体瘤组织具有较高程度的11C-MET摄取,应用PET可以区分存活肿瘤组织与纤维化、囊变及坏死。亦可区分非激素分泌型垂体瘤与脑膜瘤、肉芽肿、转移性肿瘤、脊索瘤、动脉瘤及神经纤维瘤等。因为垂体瘤对11C-MET的摄取高于鞍区非垂体肿瘤。鞍区动脉瘤对11C-MET没有摄取;神经纤维瘤的T/N(肿瘤/健侧的正常脑组织)比值<2,而垂体瘤的T/N>2;脊索瘤的葡萄糖代谢水平高于蛋白质代谢水平,而垂体瘤恰恰相反。应用11C-MET亦可以鉴别垂体腺瘤是否为分泌型肿瘤:无分泌功能腺瘤T/N约为2.5,分泌活跃腺瘤的T/N明显增高,分泌旺盛的垂体泌乳素瘤的T/N比值可能高达9以上。应用11C-MET-PET亦有利于观察垂体瘤对治疗的反应或用药方案的确定。如溴隐亭对泌乳素瘤治疗有效者,垂体瘤的T/N值会迅速而明显地下降。应用溴隐亭治疗时,由于肿瘤细胞受损肿胀,MRI和CT可能显示瘤体增大,这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会影响进一步治疗方案的实施。而用生长抑素类似物治疗生长激素垂体瘤时发现,单次注射后疗效持续时间很短,几个小时后垂体瘤的氨基酸代谢水平降至正常,而最合适的治疗方式是持续给药,一般在持续治疗后几个月,肿瘤会有明显的缩小。

目前常用于多巴胺D2受体和生长抑素受体的垂体瘤受体显像剂有11C-N-methyl-spiperone(11C-NMSP)和11C标记的生长抑素类似物。应用11C标记的多巴胺受体拮抗剂雷氯必利(raclopride)与多巴胺D2受体的结合特异性比NMSP更大;应用雷氯必利和NMSP进行PET显像,可以在活体显示垂体瘤内多巴胺D2受体的分布情况。组织内受体的密度以每毫克蛋白皮摩尔(pmol)数来表示。定量分析时,要进行两次以上的PET显像,第一次显像反映放射性配体与受体的特异性及非特异性结合,第二次显像前应用多巴胺受体阻断剂如氟哌啶醇(haloperidol)阻断D2受体,显像反映垂体瘤的非特异性结合,两者相减即得到放射性配体与D2受体的特异性结合数值。生长激素瘤患者治疗前行11C-生长抑素类似物PET显像,可了解垂体瘤内生长抑素受体的分布情况,这对治疗方案的选择和疗效的评估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