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止血与血栓 > 止血调节机制(血液病学 止血调节机制)

止血调节机制(血液病学 止血调节机制)

导语:止血调节机制属于血液病学下的止血调节机制分支内容。本篇围绕血液病学 止血调节机制主题,主要讲述止血等方面医学知识。

凝血是机体的一种防护功能,使大量可溶性血浆纤维蛋白原迅速转变成不溶性纤维蛋白多聚体,使动脉或静脉伤口的可溶性血浆转变成凝胶,从而阻止血液进入软组织(出血),并使高压、封闭的循环系统维持完整性。

凝血机制是一系列相互衔接的蛋白溶解反应,使酶原蛋白转变成胰蛋白酶样酶,最终生成凝血酶。凝血酶能使纤维蛋白原和血小板形成止血栓。凝血的酶促反应可按任何速率进行,但取决于酶原、辅因子以及转变中的酶必须在细胞表面形成多分子复合物。如果转变中的酶被抑制、蛋白辅因子遭破坏或负责组装高分子复合物的表面受体被封闭,则酶促的凝血反应被抑制。有三种天然抗凝机制能在每一步凝血阶梯反应中,通过上述机制,衰减凝血效应。

抗凝血酶Ⅲ(antithrombinⅢ,ATⅢ)和蛋白C (protein C,PC)是机体的两种主要抗凝物,分别调控丝氨酸蛋白酶及活化的辅因子。第三种天然抗凝物,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issue factor pathway inhibitor,TFPI)能抑制活化因子Ⅶ-组织因子(FⅦa- TF)复合物。这些天然抗凝机制互相补充、协同其他血浆蛋白酶抑制物,产生一种体内强有力的抗凝应答反应;使介质应答的凝血反应既能立即发生,又能局限于局部并下调凝血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