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 体外循环、静脉血栓和肺栓塞(PE)等血管内凝血症群(血液病学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体外循环、静脉血栓和肺栓塞(PE)等血管内凝血症群(血液病学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导语:体外循环、静脉血栓和肺栓塞(PE)等血管内凝血症群属于血液病学下的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分支内容。本篇围绕血液病学 体外循环、静脉血栓和肺栓塞(PE)等血管内凝血症群主题,主要讲述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血管内凝等方面医学知识。

一、体外循环:体外循环并发多种凝血因子缺陷如低纤维蛋白原血症、血小板减少及纤溶活性加强。目前仪器与技术的改进已使发生率下降,但仍常发生血小板质的缺陷。现今体外循环患者的出血常是由于无意中肝素过量或鱼精蛋白中和不全。

二、静脉血栓和肺栓塞(PE):大血管血栓消耗凝血因子但不致耗竭,局部栓塞释出的FPA、FDP、D-二聚体可使血浆测定呈阳性结果,但不存在全身DIC。Klein和Bell报道2例PE肝素治疗中发生DIC,可能是由于肝素诱发血小板减少,而不一定存在全身DIC。

三、其他局部血管内凝血症群:许多疾病可使局部形成纤维蛋白-血小板血栓、纤维蛋白相关抗原(FDP)释入血流,但无DIC临床表现。如各种肾病中肾小球有纤维蛋白-血小板聚合物,使血浆FDP水平升高;恶性高血压、类风湿关节炎时的微血管病性红细胞改变;以及播散性红斑狼疮(SLE)者继发的肾受累及。少数SLE者伴感染,有明显的DIC实验室所见和低纤维蛋白原血症。肾移植初数周内尿中出现FDP,但在排异反应中再度出现,临床需考虑DIC。若为急性排异,则患者血浆中出现FDP及微血管性红细胞改变、血小板减少和其他血管内凝血的表现,包括纤维蛋白在器官的沉积及排异致纤溶活性的损害,有推荐肝素合并血小板聚集抑制药及免疫抑制剂治疗。以环孢素抑制移植肾的排异反应,对排异有效,但好发移植肾的血栓并发症。

(潘家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