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抗白血病药物 > 常用抗白血病药物:抗微管药物(4种)(血液病学 抗白血病药物)

常用抗白血病药物:抗微管药物(4种)(血液病学 抗白血病药物)

导语:常用抗白血病药物:抗微管药物(4种)属于血液病学下的抗白血病药物分支内容。本篇围绕血液病学 常用抗白血病药物:抗微管药物(4种)主题,主要讲述白血病,白血病治疗药物,抗微管药物等方面医学知识。

该类药物为植物碱类,包括长春花生物碱类(如长春新碱、长春碱及长春瑞滨)、紫杉烷类(如紫杉醇及多西他赛)及人工合成类(雌莫司汀)。本类药物属于细胞周期特异性药物,作用于M期,通过与微管蛋白结合抑制有丝分裂,从而致使细胞周期停滞于有丝分裂期。

长春新碱(vincristine,VCR)

通过与微管蛋白结合,抑制微管聚集,阻止纺锤体形成,使细胞停滞于分裂中期。主要用于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淋巴瘤和多发性骨髓瘤等疾病,每次1. 4mg/m2,每次用量不超过2mg,静脉注射,每周一次。

多药耐药蛋白PGP或MRP高表达可致本药细胞内浓度降低,α或β微管蛋白结构改变降低药物与其结合能力可造成本药耐药。

该药最常见的副作用为神经毒性,为剂量依赖性,外周神经最常受累,表现为感觉缺失、深反射减低及感觉异常,指(趾)麻木。少数患者可出现严重疼痛感觉迟钝、共济失调、足下垂及脑神经损害,后者表现为嘶哑、面瘫和复视等;自主神经受损可表现为便秘、腹部绞痛及肠梗阻。脱发常见,而骨髓抑制较轻。罕见副作用包括抗利尿激素分泌不足及缺血性心脏病。该药漏出血管外可致组织损伤。

长春碱(vinblastine)

其作用机制、适应证和耐药机制与长春新碱相同,每次剂量为6mg/m2,静脉注射每周一次。

本药的副作用主要为骨髓抑制,白细胞下降为主。用药4~7天WBC降至最低点,10~14天恢复。神经毒性较VCR为少见。

长春瑞滨(vinorelbine)

为半合成长春碱衍生物,作用机制、适应证和耐药机制同VCR,剂量为20mg/m2静注,每周一次。

该药副作用与长春碱类似。骨髓抑制为剂量限制性而非累积性毒性,最低点发生于用药后7~10天。神经毒性少见,可为轻至中度外周神经损害和便秘等。

紫杉醇(paclitaxel)

及多西他赛(docetaxel)是来源自红豆杉属植物紫杉的一种二萜烯生物碱酯类复合物,与寡聚及多聚微管的β微管蛋白亚基N末端结合,从而稳定微管,并缩短微管蛋白形成微管的迟滞时间导致微管蛋白多聚体-微管比例失衡,最终导致有丝分裂阻滞并诱发细胞凋亡。多西他赛较紫杉醇与微管蛋白的亲和力高1. 9倍。用于非霍奇金淋巴瘤的治疗,紫杉醇剂量为200mg/m2,静脉滴注3小时以上。

MRP过度表达及微管结合亚基结构改变均可导致本药耐药。

此类药物常见副作用为超敏反应,表现为呼吸窘迫、支气管痉挛、荨麻疹及低血压。延长输注时间(3小时以上)及输注前药物预防(地塞米松20mg用药前12及6小时口服,苯海拉明50mg,雷尼替丁150mg治疗前30分钟静注)可减少反应。中性粒细胞减少多见,可予G-CSF治疗。可出现双侧对称性肢体远端感觉神经障碍,大剂量治疗时可致运动神经及自主神经损伤,表现为肌痛等,心动过缓及心脏阻滞可见,部分患者出现水钠潴留,表现为外周血水肿、第三腔隙水肿及体重增加,停药后多可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