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肿瘤恶液质 > 祖国医学对恶液质的认识 > 呕吐的临床诊断与中医中药治疗(肿瘤恶液质 祖国医学对恶液质的认识)

呕吐的临床诊断与中医中药治疗(肿瘤恶液质 祖国医学对恶液质的认识)

导语:呕吐的临床诊断与中医中药治疗属于肿瘤恶液质下的祖国医学对恶液质的认识分支内容。本篇围绕肿瘤恶液质 呕吐的临床诊断与中医中药治疗主题,主要讲述呕吐,虚症等方面医学知识。

呕吐是指胃失和降,气逆于上,迫使胃内容物从口而出的病证。《医宗金鉴•杂病心法要诀》说“有物有声谓之呕,有物无声吐之证”。胃气上逆,既有吐声,又有食物吐出于外者,谓之呕吐。

呕吐多由外感时邪、内伤饮食、情志失调、素体脾胃虚弱等原因,使胃腑纳谷,降浊等生理功能失职,胃气上逆所致。实证呕吐,多由外邪犯胃,食滞胃脘,痰浊内阻,肝气犯胃等原因造成。虚证呕吐,是因脾胃气虚或阴虚化燥,胃失滋养,无力和降,胃气上逆而造成呕吐。呕吐病因虽多,但基本病机为胃失和降,胃气逆上。胃居中焦,主受纳和腐熟水谷,其气下行,以和降为顺。若胃虚失和,气逆于上则出现呕吐。正如《圣济总录•呕吐门》所说;“呕吐者,胃气上而不下也。”呕吐的病变脏腑在胃,与肝脾二脏关系密切。呕吐以和胃降逆止吐为基本治法,但尚需结合标本虚实进行辨治。

久病、大病之中出现呕吐,其轻重进退取决于原发疾病的控制。若呕吐不止,饮食难进,脾胃衰败,后天乏源,易变生它证,或致阴竭阳亡。

证治分类

1. 脾胃虚寒证因禀赋不足,大病久病,脾胃虚寒,失于温煦,中阳不运,胃气通降无力,致乳食不化,痰食停蓄,久而上逆发生呕吐。

证候起病缓慢,病程较长,表现为饮食稍多即欲呕吐,时作时止,食少不化,吐物多为清稀痰水或乳食残渣,色淡少味,胸脘痞闷,不思饮食,面色晄白,精神疲倦,四肢欠温,口干不欲饮,腹痛绵绵,得温较舒,大便溏薄,舌质淡,脉濡弱。治以温中健脾,和胃降逆。代表方为理中汤加减。常用药:党参、白术、甘草益气健脾;干姜、吴茱萸温中和胃;半夏,砂仁和胃理气,降逆止吐。纳呆,食而不化,加神曲、山楂、麦芽消食开胃助运;腹痛绵绵,四肢欠温,加附子、肉桂、高良姜温阳祛寒;大便稀溏,加山药、薏苡仁、茯苓健脾渗湿止泻。

2. 胃阴不足证证机主要为过食酒辛,或热病伤阴,耗伤阴液,淤血内生,胃失濡养,和降失宜所致。症状表现为呕吐反复发作,但呕量不多,或仅唾涎沫,或时作干呕,恶心,似饥而不能食,胃脘嘈杂,口干咽燥,舌红少津,苔少,脉多细数。治法采用滋养胃阴,降逆止吐为宜。代表方为麦门冬汤加减。常用药:北沙参、麦冬、石斛、乌梅养阴生津;太子参、谷芽、甘草益气和胃;半夏降逆止呕。虚火偏盛者(口干、舌红),加黄连;大便干者,加瓜蒌仁,火麻仁、郁李仁;伴倦怠乏力,食欲缺乏舌淡,加太子参、山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