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心律失常与其心电现象 > 房室交接区自律性增高型心律失常(心血管 自律性增高型心律失常)

房室交接区自律性增高型心律失常(心血管 自律性增高型心律失常)

导语:房室交接区自律性增高型心律失常属于心血管下的自律性增高型心律失常分支内容。本篇围绕心血管 房室交接区自律性增高型心律失常主题,主要讲述房室交接区,自律性,心律失常等方面医学知识。

加速的房室交接性逸搏及其心律

  • 基本概念:房室交接区异位起搏点自律性轻度增高时(频率61~100次/min),出现l~2个搏动,称为加速的房室交接性逸搏;若连续出现≥3个搏动,则称为加速的房室交接性逸搏心律。
  • 发生机制:房窒交接性异位起搏点频率超过窦房结或其他异位起搏点的频率。
  • 心电图特征:

    • 略提早出现P--QRS-T波群(P--R间期<0.12s)、QRS-T波、QRS-P--T波群(R-P-间期<0.16s),QRS波形正常或伴非时相性心室内差异性传导。
    • 偶联间期0.6~1.0s,可相等或不一致,其长短代表异位起搏点自律性的高低。
    • 多呈完全性代偿间歇,表明窦性节律未被重整。
    • 若单个、成对出现,则两异位搏动之间无倍数关系。
    • 若连续出现时,频率60~100次/min,可有起步现象。若心电图上始终未见窦性P波,仅出现单一的房窒交接区异位节律,则称为加速的房室交接性逸搏心律;若窦性P波与房窒交接区异位节律频率接近,两者竞争性地控制心室,则称为非阵发性房室交接性心动过速,此时可见不完全性干扰性房窒分离;若房窒交接区异位节律逆传心房,则易与窦性激动在心房内产生房性融合波,两者竞争性地控制心房。
  • 临床意义:与加速的房性逸搏及其心律的临床意义相同。

自律性房室交接性早搏及其心动过速

房室交接性异位起搏点自律性中度增高时(频率>100次/min),出现1~2个搏动,称为房室交接性早搏、成对房窒交接性早搏;若连续出现≥3个搏动,称为短阵性房窒交接性心动过速;若持续时间较长,则称为阵发性、持续性或无休止性房窒交接性心动过速。

心电图特征

  1. 房室交接性早搏的偶联间期不等且较短(<0.60s),两异位搏动之间无倍数关系,QRS波形正常或伴非时相性心室内差异性传导。
  2. 房室交接性心动过速频率一般在101~150次/min,可有起步现象。刺激迷走神经、早搏、调搏均不能使心动过速终止。
  3. 无休止性房窒交接性心动过速有3种类型:

    • 儿童型:存在明显的遗传倾向,自幼发病,心动过速的频率高达230次/min,多呈无休止性发作,药物治疗效果差,易发生心动过速性心肌病,预后差,病死率高;
    • 成年型:成年发病,心动过速的频率多在101~150次/min,药物治疗效果尚可,预后相对良好;
    • 先心病外科手术型:发病于先心病外科手术后,常为一过性,约持续数天后自行停止。

      ▲ 50岁男性患者持续性心动过速半年余。下行为食道导联,食道调搏终止心动过速后未能诱发SR间期跳跃现象及心动过速,提示成年型无休止性房室交接性心动过速(频率125次/min,V1导联QRS波群终末部有P-波重叠)
  4. 临床意义:常见于器质性心脏病、洋地黄过量及低钾血症等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