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论皮肤病的外治疗法(皮肤病学 中医皮肤病学基础)
导语:中医论皮肤病的外治疗法属于皮肤病学下的中医皮肤病学基础分支内容。本篇围绕皮肤病学 中医论皮肤病的外治疗法主题,主要讲述外治法,中医,皮肤病,论治等方面医学知识。
外治疗法在皮肤病的治疗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正如《医说源流》曰:“外科之证,最重外治。”外治疗法的应用要根据各种皮肤病的不同皮损及自觉症状,分别使用不同的外用药物互相配伍,随证加减,与内治疗法一样,也要进行辨证论治。今将外治疗法按外治药物的主治功能、外治疗法的剂型两部分分述如下。
外治药物的主治功能
皮肤病的外治药物种类很多,按其主治功能大致可归纳为十类。
- 去风止痒药 薄荷、冰片、樟脑、铜绿、地肤子、白鲜皮、荆芥、防风等。
- 温寒通阳药 乌头、艾叶、干姜、南星、川椒等。
- 收敛燥湿药 熟石膏、炉甘石、滑石、枯矾、鱼石脂、海螵蛸、儿茶、苍术等。
- 养血润肤药 当归、生地、紫草、蜂蜜、胡麻、杏仁、猪油、麻油等。
- 清热解毒药 黄柏、黄连、大黄、山栀、青黛、紫地丁、蒲公英、马齿苋、车前草等。
- 生肌活血药 乳香、没药、血竭、红花、三棱、莪术等。
- 杀虫攻毒药 轻粉、硫黄、雄黄、铅丹、蟾酥、土槿皮、百部、大枫子等。
- 腐肌蚀肤药 鸦胆子、乌梅、石灰、卤碱等。
- 皮肤刺激药 斑蝥、巴豆等。
- 止血定痛药 地榆、紫草、白芨、侧柏炭、三七、蒲黄、血余炭、陈棕炭等。
外治疗法的剂型
浸渍剂:即将单味或复方药物加水煎煮后成一定浓度,滤去药渣所得的溶液。
- 用法:可分湿敷(浸渍)及熏洗(浸洗)两种。湿敷法用消毒纱布5~6层或小毛巾浸透溶液后,稍拧,敷盖于皮损表面,隔数分钟反复湿敷一次。如此连续敷盖半小时至1小时,每日2~3次。熏洗法以热的溶液先对准患部热熏,待温后再渍洗患部。全身泛发性皮损可用溶液沐浴。
- 临床运用举例:湿敷法适用于急性或亚急性湿疹、皮炎,可用马齿苋、黄柏、败酱草等单味或复方煎水稀释成适当浓度后作冷湿敷,发挥收敛、消肿、控制继发感染等作用。熏洗法适用于慢性瘙痒性皮肤病如神经性皮炎、慢性湿疹、皮肤瘙痒症等,可用葎草、楮桃叶、蛇床子、苦参等单味或配成复方煎水熏洗,发挥消风、去湿、润肤、止痒作用。
药散剂(粉剂):取单味或复方的中药,经煅、炼、炙、焙、碾、水飞等方法处理后,研成极细粉末而成。
- 用法:可将制备的药粉直接扑撒在皮损表面,或在涂擦药膏后,加扑粉末,以加强药物的吸收与附着。
- 临床运用举例:粉剂适用于无渗出液的急性或亚急性皮炎,如痱子、尿布皮炎等。市售爽身粉或止痒扑粉(松花粉500g、薄荷脑1g、蛇床子20g、枯矾10g、冰片2g共研极细末)外扑,可起保护、收敛、蒸发、止痒等作用。
粉水剂:即由水和一定量的不溶于水的药粉混合组成,久置后药粉常沉淀于水底。
- 用法:将粉水剂振荡使药粉混悬于水中,以棉棒或毛笔蘸而搽之,一日多次。
- 临床运用举例:粉水剂适用于无渗液或糜烂的各种炎症性皮肤病,如皮肤瘙痒症、荨麻疹、痤疮等。江苏省中医院常用的解毒搽剂(雄黄300g,枯矾300g,炉甘石适量,上药共研极细末,以黄芩水加到2000mL,再加甘油100mL),具有消炎、止痒、清凉、干燥等作用。
粉油剂:以麻油、花生油等植物油与药粉混合制成,或以药物浸在植物油中熬煎后滤去药渣而成。
- 用法:用棉棒或毛笔蘸粉油剂直接涂布于皮损,每日2~3次,或涂后盖上消毒纱布,每日换一次。
- 临床运用举例:亚急性或有轻、中度糜烂渗出皮损可用虎杖、煅石膏、黄柏、寒水石等按病情需要选用配成复方粉剂,植物油调和外敷。如有继发感染或脓疱疮等病,可加用青黛、黄连、芙蓉叶等药,如前法外用,发挥收干、敛湿、消炎、解毒等作用。
浸泡剂:包括酊剂(酒浸剂)及泡剂(醋浸剂)两种,取单味或复方中药,置于白酒、酒精或醋中浸泡,密封5~30天,滤渣取酒或醋外用。
- 用法:酊剂用棉棒或毛笔蘸酒或酒精后直接涂搽于皮损,每日数次。泡剂将皮肤病患部置于醋中浸泡,每日1次,每次2~4小时。亦有连续浸泡12小时以上者。
- 临床运用举例:如土槿皮酊可治皮肤真菌病、神经性皮炎等;20%百部酊可外用于荨麻疹、皮肤瘙痒症等以止痒;30%补骨脂酊可外用治疗白癜风。藿黄浸剂(藿香300g,大黄、黄精、皂矾各120g,用醋浸泡)可治手、足、甲癣,有杀虫止痒等作用。
软膏剂:将粉与蜂蜡、猪脂或凡士林、羊毛脂等调制而成。
- 用法:薄涂于皮损表面,每日2次,或将软膏摊于消毒纱布上覆盖创面,每日换药一次。
- 临床运用举例:肥厚干燥皲裂的慢性皮肤病,如神经性皮炎、慢性湿疹、银屑病等,可用20%黄连膏(黄连流浸膏20g,凡士林80g)或加味黄连膏(枯矾5g,青黛5g,轻粉3g,冰片适量,黄连膏87g调制)以起润泽、软化、消炎、止痒等作用。
硬膏剂(膏药):将药物放在植物油中煎熬至焦,除去药渣,再将油熬到滴水成珠,加以适量黄丹或铅丹,使之凝结而成。
- 用法:将硬膏摊于布、牛皮纸或胶布上,贴敷于皮损。
- 临床运用举例:适用于慢性肥厚浸润性或增生性皮肤病,如神经性皮炎、乳头状皮炎、瘢痕疙瘩等。例如黑色拔膏棍(北京市中医院方),可起软化浸润,破淤软坚,角质剥脱,除湿止痒等作用。
药捻剂:药捻又名药线,是以绵纸裹药或蘸药粉制细条捻子,或直接用药粉加水捻成细条而成。
- 用法:将药捻直接插入破溃之脓腔、化脓性瘘管或窦道内。
- 临床运用举例:对疮疡溃后不收口、结核性瘘管慢性疾病,使用五五丹(升丹、熟石膏各等份),生肌散(轻粉1.5g、煅人中白12g、龙骨48g、煅石膏120g、赤石脂48g),可起提脓拔毒,去腐生肌等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