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寄生虫、昆虫等所致皮肤病 > 蜂蜇伤:被蜂子蛰了怎么办?治疗参考(皮肤病学 节肢动物所致皮肤病)

蜂蜇伤:被蜂子蛰了怎么办?治疗参考(皮肤病学 节肢动物所致皮肤病)

导语:蜂蜇伤:被蜂子蛰了怎么办?治疗参考属于皮肤病学下的节肢动物所致皮肤病分支内容。本篇围绕皮肤病学 蜂蜇伤:被蜂子蛰了怎么办?治疗参考主题,主要讲述蜂蜇伤,蜂,蜇伤等方面医学知识。

蜂属于昆虫纲、膜翅目。蜂的类型很多,常见的蜇人蜂有胡蜂(亦称黄蜂)、蜜蜂、蚁蜂、土蜂、细腰蜂及丸蜂等。蜂尾均有刺器和毒腺。黄蜂常巢穴栖居于山林树丛中、山洞里或家庭居室窗外房檐下,喜群居,往往集体飞翔,如在有蜂栖息的山区树林中行走、劳动时,黄蜂常蜂拥而上,蜇伤露出部位的皮肤。

蜜蜂雄蜂无毒性,不蜇人,雌蜂尾部有毒刺和毒囊,是由产卵管发育而来,用于产卵和自卫,但在交尾后退化失去蜇人的功能。工蜂蜇人,尾部的刺针呈管状,顶端有倒钩和毒囊相连,蜇人时刺针刺入皮肤常越刺越深,离开皮肤时刺针常折断在皮肤内。

病因

蜂尾的毒刺和蜂体后数节的毒腺相通,蜂蜇人时毒刺刺入皮肤,随即将毒汁注入皮肤内。根据蜂种类的不同,其毒汁的成分也不完全一样,如蜜蜂分泌的毒汁有两种:一种是由大分泌腺分泌的酸性毒汁,主要成分为盐酸、蚁酸、正磷酸等;另一种是由小分泌腺分泌的碱性毒汁,含有神经毒。以上这两种毒汁均含有介质和抗原性物质。据测蜜蜂毒汁中含有组胺。黄蜂的毒汁毒性更强,除含有组胺外,还含有5-羟色胺、胆碱酯酶、缓激肽、玻璃酸酶和蚁酸,故刺入皮肤后释放出的毒汁可引起严重的全身变态反应。

症状表现

皮肤被刺伤后立即有灼痒和刺痛感,不久局部红肿,发生风团或水疱,中央被蜇伤处有一淤点,如多处被蜇伤,可产生大面积显著的水肿,有剧痛。如眼周围被蜇伤使眼睑高度水肿。口唇被蜇,口腔可出现明显的肿胀或伴发全身性风团。严重者除有局部症状外还出现不同程度的全身症状,如畏寒、发热、头晕、头痛、恶心、呕吐、心悸、烦躁或出现抽搐、肺水肿、虚脱、昏迷或休克。常于数小时内死亡或经数日后死亡。因此遇有全身症状者要及早进行治疗。

诊断及鉴别诊断:根据有蜂蜇史,局部疼痛与明显的肿胀症状,一般不难诊断。但要与其他虫咬性皮炎鉴别。

预防及治疗

预防:养蜂人在取蜜时或去野外林区工作时要穿长袖衣衫,戴面罩及手套、披肩,以免蜂蜇伤。蜂在飞行时不要追捕,以免激怒而被蜇。教育儿童不要戏弄蜂巢,发现蜂巢要彻底捣毁,以消灭黄蜂及幼虫,在捣毁蜂巢时要加强个人防护。

治疗:检查患处,如发现有折断的毒刺,应首先拔除,局部可涂3%~10%氨水或5%~10%碳酸氢钠溶液,也可用醋酸铝溶液湿敷,疼痛剧烈时可于患处皮下注射1%盐酸吐根碱溶液3mL,或1%~2%普鲁卡因2~4mL,于蜇伤近端或周围皮下注射,可很快止痛消肿,也可口服抗组胺药及止痛药。对有休克等严重全身反应者要立即抢救,1:1000肾上腺素0.3~0.5mL皮下注射,氢化可的松100~200mg静脉滴注,对其他中毒反应者给予对症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