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毒品成瘾障碍的诊断 > 吸毒者的验室检查(禁戒毒品 毒品成瘾障碍的诊断)

吸毒者的验室检查(禁戒毒品 毒品成瘾障碍的诊断)

导语:吸毒者的验室检查属于禁戒毒品下的毒品成瘾障碍的诊断分支内容。本篇围绕禁戒毒品 吸毒者的验室检查主题,主要讲述吸毒,吸毒诊断等方面医学知识。

由于毒品成瘾者往往隐瞒自己吸毒的真实情况,在临床工作中对于怀疑阿片类成瘾者应借助纳洛酮促瘾试验、体液毒品分析检测等技术作为成瘾诊断的客观依据。毒品检测通常采用患者尿液,应用放射免疫分析、薄层色谱分析等提供快速的初步筛选结果。若需进一步确认,需选用其他方法,如毛细管电泳( CE)、气相色谱法( GC)、高效液相色谱法( HPLC)、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法( GC-MS)进行确证试验。此外,还可采用其他生物制品如血液、头发等进行检测分析。

由于吸毒人群中性病的患病率很高,大家还需要了解艾滋病、淋病、非淋球菌性尿道炎、梅毒的金标法检测以及病原学、血清学、免疫学检测,这部分内容请大家参看相关的书籍。

尿检

尿检可在早期诊断评估中使用,也可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定期、根据需要或者随机使用。这种筛选有助于确定毒品的近期使用、监控患者的治疗进程和保持戒除的进展,并提供一个戒除的外在控制,许多患者及家属都认可它的作用。定期的尿检在监控被强制治疗患者是否使用毒品上尤其有效。举例来说,运动员、律师、公交车司机、社区戒毒的患者和其他强制治疗者经常被要求提交尿样作为监控戒除的措施之一。这些筛选方式实际上保护了被指责不当使用毒品的当事人。

目前最常使用的毒品检测方法是用金标筛选试剂盒初步筛选,此法可以筛选吗啡、大麻、苯丙胺、甲基苯丙胺、摇头丸、可卡因、K粉、大麻等毒品及其代谢产物,其敏感性、特异性各有不同。

【主要品种】

  1. 吗啡( MOR):金标筛选试剂盒 可以快速检测人是否在48小时内吸食、注射海洛因、鸦片等麻醉毒品。对吗啡的检测阈值为300ng/ml。
  2. 甲基苯丙胺( M-AMP):金标筛选试剂盒 可以快速检测人是否在72小时内滥用甲基苯丙胺(冰毒) ;是否在24小时内滥用MDMA (摇头丸主要成分之一,学名3,4-亚甲二氧基甲基苯丙胺)。对甲基苯丙胺的检测阈值为1000ng/ml、对MDMA的检测阈值为5000ng/ml。
  3. 苯丙胺( AMP):金标筛选试剂盒 可以快速检测人是否在72小时内滥用苯丙胺;是否在24小时内滥用MDA (摇头丸主要成分之一,学名3,4-亚甲二氧基苯丙胺),对苯丙胺的检测阈值为1000ng/ml、对MDA的检测阈值为7000ng/ml。
  4. MDMA (摇头丸):金标筛选试剂盒 可以快速检测人是否在72小时内滥用MDMA,检测MDMA的阈值为500ng/ml。甲基苯丙胺、苯丙胺在浓度100μg/ml以下时对检测结果不产生干扰。检测结果呈阳性时,可以认为被检测人滥用了MDMA (摇头丸),不用考虑甲基苯丙胺、苯丙胺和麻黄碱的干扰。
  5. 大麻( THC):金标筛选试剂盒 可以快速检测人是否在96小时内滥用大麻制品(包括大麻叶、大麻树脂、大麻油等)。大麻制品中的有效成分是四氢大麻酚( THC),它在人体内代谢成9-羧基-四氢大麻酸。大麻筛选试剂盒可以检测尿液中的9-羧基-四氢大麻酸,检测阈值为50ng/ml。
  6. 可卡因( COC):金标筛选试剂盒:可以快速检测人是否在48小时内吸食、注射可卡因。可卡因进入人体后代谢成苯甲酰爱冈宁。可卡因筛选试剂盒可以检测尿液中的苯甲酰爱冈宁,检测阈值为300ng/ml。
  7. 二合一(甲基苯丙胺、苯丙胺):金标筛选试剂卡:把甲基苯丙胺、苯丙胺二个单一筛选试剂条镶嵌于一张检测卡上,这样在一次检测中就可获得人是否滥用上述两种兴奋剂的单个或多个信息。检测阈值与各单一筛选试剂盒相同。
  8. 三合一(吗啡、甲基苯丙胺、苯丙胺):金标筛选试剂卡:把吗啡、甲基苯丙胺、苯丙胺三个单一筛选试剂条镶嵌于一张检测卡上,这样在一次检测中就可获得人是否滥用上述三种麻醉毒品或兴奋剂的单个或多个信息。检测阈值与各单一筛选试剂盒相同。
  9. 五合一(吗啡、甲基苯丙胺、苯丙胺、大麻、可卡因):金标筛选试剂卡:把吗啡、甲基苯丙胺、苯丙胺、大麻、可卡因五个单一筛选试剂条镶嵌于一张检测卡上,这样在一次检测中就可获得人是否滥用上述五种麻醉毒品或兴奋剂的单个或多个信息。检测阈值与各单一筛选试剂盒相同。

【检测原理】

该试剂盒在测试区( T)的高分子膜上含有相关毒品偶联物;在加样孔( S)含有抗相关毒品胶体金抗体;在控制区( C)含有羊抗鼠抗体。

测试时,尿液滴入试剂盒( S)孔内,尿液在毛细效应下向上层析。如相关毒品在尿液中浓度低于规定浓度(吗啡为300ng/ml),抗相关毒品胶体金抗体不能与尿液中相关毒品全部结合,抗相关毒品胶体金抗体在层析过程中会与固定在测试区( T)高分子膜上的相关毒品偶联物结合,在测试区( T)会出现一条紫红色带,检测结果为阴性。如果相关毒品在尿液中浓度高于规定浓度,抗相关毒品胶体金抗体与尿液中相关毒品全部结合,在测试区( T)没有剩余的抗相关毒品胶体金抗体与相关毒品偶联物结合而不出现紫红色带,检测结果为阳性。无论相关毒品是否存在于尿液中,一条紫红色带都会出现在质控区( C)。紫红色C线没有出现,表明试剂盒失效。紫红色C线是判定相关毒品金标筛选试剂盒是否失效的标准。

该产品仅提供初步筛选结果,检测结果呈阳性时,应选用其他方法(如TLC/GC/ HPLC或GC-MS等)进一步分析。

【尿液样本收集及保存】

  1. 尿液收集在洁净的玻璃或塑料器皿中,不加任何防腐剂。
  2. 监督排尿,采集现场不能有食盐、清洁剂或漂白剂等化学物质,以免加入尿样中破坏尿样中的毒品,同时也要防止尿样中加水以及尿样被调换。
  3. 注意收集尿样的时间性,由于吸毒后尿中出现毒品至少在2小时以后,最好在怀疑被检者吸毒后的4小时收集尿样。
  4. 留取尿样应由专门人员收集,收集尿样后应加盖并加标签,注明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编码以及收集者的姓名、时间。
  5. 尿液如不能及时进行检验,2~8℃可保存72小时;-20℃以下可长期保存。
  6. 尿液忌反复冻融;冷藏或冷冻的尿液在检测前要恢复至室温( 18~30℃),混匀。
  7. 尿液若混浊,需先离心,去除沉淀后再进行检测。

【操作方法】

  1. 从铝箔袋内取出试剂盒平放于实验台上。
  2. 用吸管吸取尿液,向试剂盒的加样孔( S)中滴加3滴( 100μl)尿液。
  3. 等待3~5分钟,从观察孔中读取结果,10分钟后读取结果无效。

【结果判定】

阳性( + ) :仅质控区C出现紫红色带,而测试区T无紫红色带,表明尿液中相关毒品浓度在阈值以上。

阴性(-) :质控区C及测试区T均出现紫红色带,不论颜色深浅,均表明尿液中相关毒品浓度在阈值以下。

无效:质控区C未出现紫红色带,表明试剂盒失效。

实验室检查

实验室检查可用于帮助筛选毒品使用所致的问题。吸毒成瘾者常会有生理损伤,比如肝脏和脑细胞的损伤。其他的检测可以测量与毒品相关的非特异性改变,而不是测量器官损伤。HIV检测、肝炎抗原和抗体检测或其他的检测(如妊娠试验、结核菌素试验、胸部X光片)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使用。

  1. 血常规:吸毒者可有淋巴细胞增高,合并感染时白细胞总数与中性粒细胞数增高。
  2. 肝功能:吸毒者的谷丙转氨酶( ALT)、谷草转氨酶( AST)、碱性磷酸酶一般可高于正常值,多为毒品及掺杂物对肝细胞造成了损害,或合并乙、丙、丁、戊型肝炎病毒感染所致。
  3. 心电图:由于毒品及其掺杂物的影响,吸毒者多有心律失常,常见窦性心动过速、房性期前收缩、室性期前收缩、房室传导阻滞。
  4. X线:长期吸毒者由于营养不良、卫生不佳、吸烟等原因,易患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结核;同时,吸毒者被抓获后为逃避打击常吞服各种异物,因此应常规摄胸腹X线平片检查。

生物样品中的毒品检测

生物样品中的毒品检测主要包括样品前处理和毒品检测两部分。样品前处理可分为液液提取( LLE)、固相提取( SPE)、固相微量提取( SPME)、超临界流体提取( SFE)和免疫亲和提取( AME)等;而毒品检测则常用气相色谱法( GC)、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法( GC-MS)、高效液相色谱法( HPLC)和放射免疫分析( RIA)等作为检测手段,分别介绍如下:

样品前处理

一、液-液相提取( LLE)

LLE是毒品实验室最传统的提取分离法,操作简便,重复性好,适用于各种毒品的提取,但LLE存在着几方面的缺点。一是用乙醚、氯仿等非极性有机溶剂萃取生物样品或其他复杂用品中微量毒品时,一些内源性组分,如蛋白质、脂肪、组胺类等将被萃入有机相,干扰样品中微量毒品的检测;二是容易乳化,延长了提取周期,并容易造成目标提取物的损失;三是所用有机溶剂的毒性较大,直接损害鉴定人员的身体健康。因此,LLE的使用正在逐渐减少。

二、固相提取( SPE)

SPE是指利用溶剂与固定相之间对萃取化合物的选择性分配系数不同,将分析目的化合物从检材混合物中分离出来的新型提取技术。具有选择性强,溶液剂用量小,不乳化,可进行批处理的优点。可用于大体积样品的微量药物的净化。近年来,国外有人采用具有疏水官能团和交换官能团的混合型SPE柱进行自动提取,配合GC-NPD检测,可用于全血中几十种滥用药物的筛选检测。

三、固相微量提取( SPME)

SPME是在SPE的基础上结合顶空分析建立起来的一种无溶剂的萃取技术,可以使提取、进样、浓缩一次完成。它是一种近年来新兴的样品前处理技术,具有快速、简便、干扰少、无溶液剂污染等优点。用该法提取苯丙胺、亚甲二氧基乙基苯丙胺( MDEA)、3,4-亚甲二氧基甲基苯丙胺( MDMA)、苯环利啶、美沙酮及丙氧酚的效果都很好。

四、超临界流体提取( SFE)

超临界流体色谱是用超临界流体(常用CO2)作为流动相的一种新型色谱,超临界流体在临界点附近随压力和温度的改变,其黏度和密度发生变化,使其溶解能力变化,因而超临界流体可用于多种化合物的提取。特别是对组织样品中毒物的提取净化,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平衡快、分析时间短、分离效率好,并具有正相色谱的一些特性,对手性化合物的分离效果良好。

与固相提取法相比,SFE技术具有快速、无毒、适用范围广的优点,和液相色谱配合使用,增加了一种新的分析手段,扩大了样品分析范围。

五、免疫亲和提取( AME)

A ME技术具有高选择性、高回收率、操作简便、从稀溶液中富集被检药物等优点,但由于相应的固化抗体尚没有商品化,AME在常规的滥用药物分析中还没有广泛运用。

毒品检测方法

一、化学检验法

毒品鉴定中常用颜色反应进行筛选和预实验。特定的毒品与不同的化学试剂反应时会产生不同的颜色变化、沉淀物或结晶。观察反应结果,以判断是否可能存在某种毒品。因为产生同一种颜色或沉淀的化学物质很多,反应可能出现假阳性,化学检验法通常只是用于毒品的筛选和预实验,一般阴性结果比较有意义,而阳性结果须用其他分析方法确证。

二、免疫分析法( IA)

免疫分析法是目前国际上通用的一种毒品筛选方法,近年来发展很快,具有分析操作相对简单,时间短及要以大批量检测等特点。其原理是利用抗原抗体反应来检测标本中的微量物质,基于抗原抗体反应的特异性和敏感性,任何物质只要获得相应的特异性抗体,即可用IA法测定。

IA法虽具有灵敏度高的特点,但受所用生物制剂的影响,可能会有假阳性出现。其中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所用抗体与抗原类似物的交叉性及药物本身与药物在体内的代谢物结构上的部分等同性,免疫分析的检测结果实际上是药物本身与其代谢物/结构类似物的综合检测结果。IA法还包括:放射免疫分析( RIA)、酶增强免疫分析( EMIT)、荧光偏振免疫分析( FPIA)、金标免疫层析分析( GICA)等。该法在目前的禁毒工作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三、光谱分析法( SA)

利用物质的光谱进行定性、定量和结构分析的方法称为光谱分析法。这种方法通常在确定未知物的结构时运用得较多,但在毒品的筛选上却并不多用,通常仅在对已知毒品进行含量测定时才会采用。

四、薄层色谱分析法( TLC)

薄层色谱分析法是最为简便、有效的定性分析手段之一。将可疑毒品或者提取净化的检材在TLC板上点样,并以标准品作为对照,展开、显色后,测定被检物的Rf值并与标准品Rf值对比,即可达到定性分析的目的。

薄层色谱的优点是操作简单、薄层板一次使用,不怕污染。定性鉴别时可以选用多种不同的显色剂,有利于鉴别。同时可点多个样品,节省分析时间。但用作定量时,由于影响因素多,准确性不如其他色谱法。

五、毛细管电泳( CE)

CE分离效率高、样品量少,而且不像HPLC怕样品中杂质污染。在对复杂样品分析,如体内药物分析,样品量受到一定限制时,有其一定的优点。其分离原理、分离模式以及在毒品检测中的应用将在下一段详细介绍。

六、色谱分析法

色谱方法包括GC、HPLCT和GC-MS等方法。由于该法具有分离、分析的功能,具有较高的专属性和灵敏度,并能同时分离、分析结构相似的药物和代谢物等优点,近年来发展迅速。

1)气相色谱法( GC) : GC适用于检测易挥发的药物,通常采用衍生化的方法。该法具有分离效果好、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分析速度快等特点,绝大部分毒品,包括阿片类、ATS (苯丙胺类兴奋剂,包括苯丙胺、甲基苯丙胺、MDMA等)、可卡因类、大麻类毒品,以及常见的致幻剂和各种精神药物,基本都可以通过该法进行检测,个别极性大的毒品,通过衍生化处理也能进行GC分析。目前最常采用的检测器为氢焰离子化检测器( FID)和氮磷检测器( NPD)。

FID具有灵敏度高、响应快、线性范围宽等优点,这种检测器是专属型检测器,一般只能测定含碳有机物,检测时样品易被破坏是其缺点。NPD对含氮化合物具有高选择性和高灵敏度,因此在对ATS的检测中使用得相当普遍。

2)高效液相色谱法( HPLC) : HPLC的原理是以极性或非极性填料为固定相,选择非极性或极性溶剂为流动相,对药物进行分离鉴定。可对热不稳定、不易挥发、具有大分子量的各种毒品进行分离检测,目前常用的检测器有紫外检测器、二极管阵列检测器、荧光检测器等。

3)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法( GC-MS) : GC-MS是把GC的高分离能力和MS的高鉴别能力结合起来的一种有用的现代化分析工具,使用GC-MS或HPLC-MS进行毒物和药物的鉴定已经成为国际上公认的标准方法。如今的GC-MS或HPLC-MS仪都配有庞大的数据库,无须标准样品对比就可进行快速定性。因此,GC-MS或HPLC-MS适用于绝大多数毒品的鉴定。

GC-MS的发展较成熟,但不宜分析强极性、高沸点、难汽化和较大分子量的毒品。这时,就可以先用HPLC-MS进行分析。

七、快速广谱药物检测系统( REMEDi HS)

REMEDi HS是一种新颖的广谱药物检测系统,所有仪器操作与分析均由电脑软件控制,它是液相色谱技术与紫外全光谱检测技术的有机结合,将电脑检测的数据与谱库中所存储的药物紫外光谱、相对滞留时间( RRT)等资料进行二维数据对比,确定检测结果。

REMEDi HS检测的药物以碱性和中性为主,它无法检测酸性和无紫外吸收的药物。在毒物检测中,REMEDi HS可同时检出阿片类(海洛因、吗啡、可待因等)、ATS (苯丙胺、甲基苯丙胺、MDMA等)、可卡因等毒品和部分致幻剂及其代谢物。其检测样品取样容易,1ml尿液即可,样品不需特殊处理,离心后即可进样。

八、其他方法

在毒品的检测分析中,一些较新的联用技术也正在逐步使用,如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LC-MS)接口部分已取得重大进展,由粒子束、热喷雾发展到最近的电喷雾接口,联用技术日趋成熟,性能已大大改进,这种技术能给出分析物的质谱图,提供分析物的结构信息,对鉴别非常有利。另外,液相色谱-双质变联用( LC-MSMS)则能将一级质谱中飞出的离子,碰撞打碎成碎片离子,由二级质谱选择测定,增加了分离能力,并能提供更多的结构信息,检测灵敏度也大大提高。

毛细管电泳及其在滥用物质检测中的应用

毛细管电泳( CE)是20世纪80年代出现的一种灵敏度高、应用范围广的分离技术。CE的原理是基于Tiselius的电泳理论,但在此基础上加快了分离速度,扩宽了分离物的范围,节省了试剂和分离液。随着这一技术的推广应用,CE已成为违禁药品检测中的热点。现简单介绍CE的特点、分离原理和分离模式,并就常见生物样品中滥用物质及其代谢产物的CE分离方法做一介绍。

与高效液相色谱法

(HPLC)相对应,毛细管电泳也称为HPCE,它具有以下一些优点。

  1. 分离适用范围广:从无机离子到DNA片段,都可用于分离,尤其多用于分离生物多聚体如肽类、蛋白质、核苷酸、金属离子、无机离子及药物。
  2. 多种分离模式:在同一硬件条件下提供毛细管区带电泳( CZE)、胶束电动力学毛细管色谱( MEKC)、毛细管色谱( CEC)、毛细管等电聚焦( CIEF)、毛细管凝胶电泳( CGE)、毛细管等速电泳( CITP)等多种分离模式,可根据样品的不同理化特性,选择合适的分离模式。
  3. 经济:与HPLC相比,CE的样品用量只需几纳升,缓冲液只需几毫升,仅为HPLC的几百分之一。而且CE有很大的选择性,可以根据分子的性质(如大小、电荷数、疏水性等)对极广泛的对象进行有效分离。为达到相似的目的,HPLC则要消耗许多价格昂贵的柱子和溶剂。
  4. 分离效能高:通常理论塔板数>10万,灵敏度高[( 10~18) mol/L~( 10~20) mol/L],快速(分离大多不超过30分钟)。
  5. 可与其他检测系统如质谱分析法( MS)联用。

分离原理

CE的硬件大致分为进样系统、分离系统和检测系统,样品和缓冲液由进样系统注入,分离在毛细管中进行,在毛细管内完成迁移后在远端的检测窗口出峰。常用的两种进样方式为流体动力学进样和电压进样,区别在于前者进样无特异性,而后者根据样品的电荷、离子移动性和离子浓度进行选择性进样。毛细管可提供不同长度和内径的规格,根据不同的分离目的还可选择使用硅胶涂层毛细管、多聚物涂层毛细管、未涂层毛细管或充入凝胶。常用的检测器有紫外线检测器( UVD)、激光发射荧光检测器( LIF)、电化学检测器等。UVD应用最普遍,灵敏度、精密度及线性范围均较好,但只能用于对紫外线有吸收的组分的检测。LIF的灵敏度更高,但CE现能提供的荧光波长有限。

常用分离模式

一、毛细管区带电泳( CZE)

CZE也称为毛细管自由溶液区带电泳,是毛细管中最基本也是应用最广的一种操作模式。溶液中的被检测物在电场的作用下,根据不同的荷/质比发生迁移,带电荷数与电解液黏度呈负相关,总结为以下关系:

γ=μeE。γ:迁移速度,μe:电泳迁移率,E:电场;

μe = q/6 πηr。q:离子电荷数,η:溶液黏度,r:离子半径。

在CZE模式中,影响分离的最主要因素是缓冲液的成分和pH值。一种理想的缓冲液应该是电导率低(为了在高电压下不产生高电流)且对分离的干扰最小,常见的有磷酸、硼酸、枸橼酸、磷酸/硼酸缓冲液。CE应用最广泛的是蛋白质和肽类的分离,但由于会在毛细管表面产生ζ-电势,造成区带扩展或分离失败,所以分离设定的pH应高于被检物等电点1~2个单位,或者增加缓冲液的离子强度。近年来发展了涂层毛细管(即改性柱),Andrews报道用市场上的聚丙烯酰胺涂柱和聚乙烯醇涂柱成功地进行了1000多次CZE分离。

二、胶束电动力学毛细管色谱( MEKC)

CE中,液体相对于带电管壁移动会产生电渗现象,正离子的运动方向和电渗一致,最先流出,中性离子随电渗而行,负离子运动方向与电渗相反。因此,如果渗流速度的绝对值大于所有负离子泳流速度绝对值,则此混合物中的所有组分将朝一个方向迁移。在CZE中,中性物质在电渗的影响下具有同一迁移速度,不能获得分离。MEKC作为有利的补充在1985年由Terabe提出。

在MEKC中,通常是将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加入缓冲液中,如果浓度足够大,则表面活性剂的单体结合在一起形成“胶束”。MEKC系统中,胶束相类似于色谱中的固定相,缓冲液的电渗流相当于色谱的移动相。溶质在这两相之间分配,由其在胶束中的不同保留能力而产生不同保留值,常用于MEKC的表面活性剂有十二烷基硫酸钠( SDS)、胆盐、亲水链季铵盐。

在操作过程中另一重要因素是通过在缓冲液中添加有机溶剂来改变胶束的结构,以增加整个峰容量并提高分离效率。常用的添加剂有甲醇、异丙醇和乙腈。

三、毛细管等电聚焦( CIF)和毛细管等速电泳( CITP)

众所周知,在电场作用下带电粒子将在电解质中作定向迁移,而对于类似蛋白质的两性电解质分子,其电荷状况视介质的pH而异,当介质的pH与蛋白质的等电点一致时,迁移就停止进行。CIF就是将一种两性电解质的混合物作为载体注入毛细管中产生pH梯度,施加电压后,混合物中各组分就分别停留在自身等电点对应的位置上,从而形成分离。

CITP采用两种不同的缓冲液系统,一种是前导电解质充满整个毛细管,另一种是尾随电解质,置于一端的电泳槽中,前者的滴度高于任何样品组分,后者则低于任何样品组分,被分离的组分按其不同的滴度夹在中间,以同一速度移动,实现分离。

常见滥用物质的检测

一、阿片类

阿片类药物是最常见的滥用药物。起初人们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但必须对阳性结果进行进一步的特异性检测,以分离出违禁与非违禁药品。对违禁药品的定量分析,常用气相色谱-质谱( GC-MS)联用分析法。CE出现后以其快速、准确、微量和同时定量定性分析的特点引起了更多的关注。

Wernly等在1991年首先报道了CE测定尿液中的海洛因、吗啡、6-单乙酰吗啡( MAM)和美沙酮,之后他们又证明海洛因、吗啡和吗啡-3-葡糖糖醛酸在尿液中的主要代谢产物能用CZE分离。最近Taylor等报道了CZE用于尿样含福尔咳定、MAM、吗啡、海洛因、可待因和二氢可待因等阿片类药物的定量分析,他们选用烯丙左啡诺( levallorphan) ( DM Wood,UK出产)作为内标,用来校正进样方法本身带来的不精确,缓冲液用pH =6100mmol/L的磷酸氢二钠,毛细管用50μm×65cm的未涂层柱。12分钟内可获得完全分离,检测限在4~9ng/ml,电泳迁移时间的相对标准偏差( RSD)在1. 1%或以下,邻近峰之间的分解>2,塔板数在20万以上,峰面积比的日内和日间重复性由RSD反映,在1%~4%之间,从使用者尿液中检出福尔咳定和二氢可待因的效果强于HPLC。文中还比较了电压进样和流体动力学进样两种方法,发现运用痕量富集的电压进样比流体动力学进样显示出更好的重复一致性。

Lans等报道了美沙酮和其原始代谢产物具有立体选择性,并用β环糊精作固定相分离了它们在尿液中的异构体。

二、可卡因、大麻

在Tagliaro研究组的报道中,CZE用于吗啡和可卡因的检测,缓冲液用pH =9. 2,50mmol/L硼酸溶液。头发样品(大约10mg)在0. 25mol/L,45℃的盐酸溶液中孵育一晚,将混合物用液-液相萃取( LLE)后,在200nm的吸收光波长下同时分离可卡因和吗啡,或者分别用两种被检物的最大吸收光波长(可卡因: 238nm;吗啡: 214nm)以增强选择性。丁卡因和烯丙吗啡分别作为可卡因和吗啡的内标。两种被检物及内标都获得了很好的分离。分离效率高(理论塔板数为35万),重复性好(迁移时间日内RSD<1%,日间RSD<3%),定量分析准确度高(日内RSD在3%~5%范围中)。但由于进样量小(几微升),CE的浓度敏感性不高,头发的检测限在0. 2ng/ml以下。同一篇文献中提到用MEKC分析头发样品,缓冲液用100mmol/L SDS +25mmol/L硼酸+20%甲醇,灵敏度比CZE稍差,而选择性稍高。

对于大麻的检测,有报道对尿样水解液进行固-液相萃取后,可用MEKC分离Δ9-四氢大麻酚(Δ9-THC)在尿液中的主要代谢产物,分离缓冲液用pH = 9. 1,75mmol/ml的磷酸-硼酸缓冲液,灵敏度达10ng/ml。

三、镇静催眠药

Boone等报道分别用CZE、MEKC分离了25种巴比妥盐,缓冲液CZE用pH = 8. 4,90mmol/L的硼酸溶液,MEKC用pH = 7. 5,20mmol/L磷酸溶液+ 50mmol/L SDS,结果显示日内重复性差异CZE<0. 6%,MEKC<0. 5%,与气相、液相色谱相比具有更大的分离效果。

Schafroth等报道了苯二氮类药物也可用CE分析,他用MEKC方法从尿液混合物中分离了8种常见的苯二氮类药物:氟硝西泮、地西泮、美哒唑仑、氯硝西泮、溴梦拉( bromazepam)、替马西泮、奥沙西泮和氯羟西泮,缓冲液是75mmol/L SDS + pH = 9. 3的硼酸-磷酸溶液及少量的有机改性剂﹝羟丙酸-β-内酯,甲醇和(或)氰化甲烷﹞。作者还报道样品经酶水解和SPE试剂盒处理后,CE显示出的灵敏度高于现在的放免测定方法,使CE成为放免测定有利的补充工具。

Tomita等用MEKC同时分离尿液中硝西泮及其主要的两种代谢产物( 7-氨基代谢产物和7-乙酰氨基代谢产物),与尿液空白对照相比,得到三种被检物的分离峰型,分离限在100~200ng/ml,相关性较好的达到10μg/ml,峰面积日间RSD 2. 0%~7. 7%,日内RSD 1. 7%~8. 0%;迁移时间日间RSD 1. 0%~1. 8%,日内RSD 0. 2%~1. 7%。

四、苯丙胺类兴奋剂( ATS)

对ATS的检测应用较广的同样是先用放免测定筛选出阳性,再用GC-MS联用分析法分离。现发展的技术有HPLC、HPTLC和CE。

Varesio等报道了将苯丙胺( Amp)、甲基苯丙胺( M-Amp)、3,4-亚甲二氧基苯丙胺( MDA)、3,4-亚甲二氧基甲基苯丙胺( MDMA)和3,4-亚甲二氧基乙基苯丙胺( MDE)同时分析情况。方法为在尿样中加入20mmol/L的2-羟基-羟丙酸-β-环糊精和pH = 2. 5,200mmol/L的磷酸缓冲液,吸收光波长200nm,LLE或SPE萃取方法都可以(后者的提取物更为洁净)。所有检测物与其对映体都在25分钟内获得了很好的基线分离,迁移时间RSD 0. 3%~0. 4%,峰面积RSD 4. 3%~9. 1% (有内标),灵敏度在0. 5μg/ml以上(但大多数严格的权威人士认为这点可疑)。

Giulia等报道用MEKC成功地分离了包括赛洛西宾( psilocybin,一种致幻剂)、苯丙胺、苯二氮类、大麻在内的18种禁用药。MEKC出峰大约是HPLC的2倍,但灵敏度小于HPLC。

五、麦角酰二乙胺( LSD)、苯环利定( PCP)

LSD在生物样品中的定量分离难度非常大,因为它在其中的有效剂量微乎其微,放免测定法由于会和其他分子产生交叉反应而缺乏可信性,现多用HPLC、LC-MS和CE-MS。Cai等报道用HPLC-CE检测肝微粒体中的LSD及其代谢产物,并同时讨论了LSD和类似物的片段分离。

CE运用于PCP分离可通过提高电压,产生电渗流而使分子带电,根据电荷数和分子大小分离。Chen等建立了包括PCP在内的多种兴奋剂的定量定性分离,药物经放免标记,用CE的LIF检测器检测,分离只需不到5分钟,灵敏度达到1ng/ml。

无论对经过预处理的违禁药品还是生物样品中的滥用物质及其代谢产物,CE都是一种新的检测工具,这门技术融合了电泳和色谱技术,仪器设备简单,样品和试剂损耗小,能提供多种检测模式。目前出现的CE-MS联用方法是司法检测领域的重要补充,现已在市场上推广。

总之,虽然CE在滥用物质检测中的应用尚处于探索阶段,但其分离优势会使CE在这一领域中发挥独特的作用。

以上介绍了毒品检测的各种样品前处理技术与多种检测分离方法。根据不同生物样本(血、尿、毛发等)中的具体情况,应当采用不同的提取方法,并选择合适的检测确认方法。随着仪器设备的不断改善、分析技术的不断提高,对毒品的检测方法也在逐步的完善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