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大血管 > 下腔静脉阻塞综合征(心血管 大血管)

下腔静脉阻塞综合征(心血管 大血管)

导语:下腔静脉阻塞综合征属于心血管下的大血管分支内容。本篇围绕心血管 下腔静脉阻塞综合征主题,主要讲述下腔静脉,静脉阻塞等方面医学知识。

英文:inferiorvena caval obstruction syndrome
同义名:下腔静脉综合征、下腔静脉梗阻综合征、布加综合征。

发病机制

下腔静脉阻塞综合征是由于下腔静脉阻塞导致血液回流障碍而出现一系列临床症候群。临床发病率较低,可造成双下肢深静脉回流障碍及血栓形成,病程较长者可出现足靴区的难治性溃疡,阻塞累及肝静脉则出现布布加综合征,累及肾静脉可形成肾变性综合征。

引起下腔静脉阻塞的原因为:

  • 血栓形成:多由股静脉或髂静脉内血栓蔓延而来。
  • 腹腔或腹膜后的组织炎症和肿瘤、手术外伤等可使下腔静脉周围产生粘连、扭曲、移位,造成阻塞。
  • 下腔静脉本身的炎症和肿瘤如下腔静脉平滑肌瘤,以及下腔静脉先天畸形等。
  • 近年来随着下腔静脉滤器临床应用的不断增多,与滤器植入有关的下腔静脉阻塞病例的报告也不断增多。

临床表现

由于下腔静脉阻塞的原因和部位不同,其临床表现亦不一样。

  • 上部(肝部)阻塞:即肝静脉回流障碍综合征(Budd-Chiaris syndrome)。有肝脾肿大、顽固性腹水、腹壁静脉曲张等表现,病人全身发力,食欲不振等。
  • 中部(肾静脉流入处)阻塞:随病情缓急而表现不同。通常为肾病综合征,如全身浮肿、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高脂血症等;若为急性血栓形成,则有腰痛、肾脏肿大、血尿等。
  • 下部(肾静脉流入处以下)阻塞:表现为两下肢浮肿和表浅静脉(皮下、下腹壁、侧腹壁)扩张,静脉血流方向自下向上充盈,两下肢尤其是足靴区可有色素沉着或溃疡形成。

诊断与鉴别

如出现上述典型症状及体征,特别是合并有腹部肿瘤或发生在产褥期、腹部手术后,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术后及长期卧床病人应考虑本征。对诊断因难的病例可行下肢静脉压测定,大隐静脉或下腔静脉造影,有助于诊断及明确阻塞的部位。

本征需与充血性心力衰竭、缩窄性心包炎、肝硬变、肝癌及慢性肾炎、大隐静脉曲张等鉴别。

治疗

  • 去病因治疗。
  • 溶栓治疗:由急性血栓形成所致,无禁忌证者可考虑尿激酶、r-tPA等溶栓洽疗。
  • 抗凝治疗,常用低分子肝紊及华法林等。
  • 慢性期患者,应尽可能保护下肢,休息时注意多抬高下肢,行走及站立时穿弹力袜等。
  • 手术治疗,慢性者可行静脉分流术以减轻门静脉高压。
  • 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术的问题需要强调的是,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术应严格选择适应证,避免滤器的滥用,另外介入操作术中应动作轻柔,避免粗暴而损伤静脉壁。近年来,新出现的临时滤器和可回收滤器,在短期内可预防致死性肺栓塞,待肺栓塞的潜在因素消除后可以取出体外;为滤器的临床应用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发展方向。

预后

依据病因、并发症及治疗效果,预后不同。若为恶性肿瘤所致则预后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