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后天性的 > 心脏损伤后综合征(心血管 后天性的)

心脏损伤后综合征(心血管 后天性的)

导语:心脏损伤后综合征属于心血管下的后天性的分支内容。本篇围绕心血管 心脏损伤后综合征主题,主要讲述损伤,心脏等方面医学知识。

英文:post cardial injury syndrome;
同义名:心脏损伤后症候群。

概述

心脏损伤后综合征包括一些以急性心包炎表现为主的疾病,皆因心脏受过损伤。它们的临床表现相似,但发生的具体情况各有不同。心肌梗死后出现者称为心肌梗死后综合征。在心脏手术后出现者称为心包切开后综合征,包括最早命名的二尖瓣交界分离术后综合征。心脏创伤(加胸部挤压撞击伤)后出现者称为心脏创伤后综合征。

心脏创伤后综合征

心脏创伤后综合征(post cardial Wound syndrome)是指心脏受刺伤(包括刺伤,胸部挤压撞击伤)以后出现的心包炎等症状。发生率为心脏创伤后综合征的20%。

  • 发病机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极可能是一种抗原一抗体反应,抗原来自受损的心肌组织,属自身免疫性疾病。
  • 临床表现:临床症状常在心脏受创后凋或更长时间出现,有时可在数月后出现,且反复发作,可以迁延2年或更久,每次发作持续1-4周,多数患者为1-2周,每次的病程呈自限性。患者的临床表现为发热,可达39度左右,有急性心包炎、胸膜炎和肺部炎症的征象,伴白细胞总数升高(10×109g/L~20x109/L),血沉加速等。除心前区疼痛为突出的症状外,可有干咳、吞咽困难、乏力、肌肉痛及关节痛。心包炎可为纤维蛋白性的或渗液的,渗液常为浆液血性,有时积液量大,造成心包填塞。X线心影增大,心电图可ST段与T波改变。
  • 治疗:一般只需要休息及对症治疗。疼痛剧烈时可用止痛药。心包积液量大,有心包填塞症状时,可考虑心包穿刺抽出液体。皮质类固醇对消除症状甚为有效。但一般认为以用于严重病例为宜。
  • 预后:由于本综合征属自限性疾病,因此,预后良好。

心肌梗死后综合征

心肌梗死后综合征(post myocardial infarction syndrome),又名Dressler综合征。

  • 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多数人认为此综合征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系机体对坏死心肌(抗原)产生过敏反应的结果。
  • 临床表现:一般发生在心肌梗死后数周内,其主要表现有持续发热、胸痛、血沉加速、血白细胞增多、心包炎、胸膜炎与肺炎等。
  • 治疗:皮质激素对本综合征效果满意,但易复发。

心包切开后综合征

心包切开后综合征(post pericardiotomy syndrome)有时也被称作二尖瓣分离术综合征。

溯源与发展

本综合征是指因任何涉及心包切开的心脏外科手术或外伤损及心包而发生发热、心包炎、胸腔积液,偶有肺炎的一组综合征。本综合征首先由Jator等在1952年报道,风湿性心脏病行二尖瓣分离术后的患者有发热、胸痛、心包炎、胸膜炎等,称为二尖瓣分离术后综合征。1956年Dresdale等观察到单纯切开心房并未分离二尖瓣,可发生本综合征,故称之为心脏切开术后综合征。1958年Ito等发现仅切开心包即可发生本综合征,最后被命名为心包切开后综合征。

发病机制

心包切开后综合征有自身免疫、特殊病毒及潜伏病毒感染再发作等多种发病因素。研究证明,本综合征与心包或心外膜创伤的自身免疫反应有关,30%患者的血清抗心肌抗体滴定值升高,70%患者对一种或数种病毒的抗体滴定值可上升4倍,提示自身免疫的发病机制与病毒互相关联。

临床表现

主要是发热和胸痛。一般在术后10天至数星期开始发热,亦可由术后早期的体温上升延迟不退,体温一般为38.5~39℃,但亦可高达40℃,发热一般在1—2周内消退。胸痛位于胸骨后或前胸,具有刺痛性特征。于深吸气、吞咽、仰卧位时加重,常放射至头颈部和外侧胸廓,有时亦兼有肌肉或关节痛。心脏听诊有30%患者可闻及心包摩擦音。血化验细胞中度增多,血沉增快。胸部X线摄片大多数患者示心影扩大,有时亦可见肺部浸润和胸膜腔积液的X线征象。心电图示低电压或ST段下降。超声心动图有助于监测心包积液的积聚和消退。约50%患者可在首次发作后6个月内复发。心包切开术后综合征的渗液可呈血性,蛋白含量一般>4g/100ml。吸收时,蛋白黏附于心包表面的血块上,导致心包粘连,但很少增厚,故引起心包填塞或缩窄者甚为罕见。

根据发热、胸痛、心包摩擦音及白细胞计数增多等临床特征,不难做出诊断,但需与感染性心内膜炎、再灌注后综合征等鉴别。

治疗

主要是休息和服用水杨酸类药物。可先服阿司匹林600mg,每日4次,2-4周。服药后大多数患者的症状在48h内消退,但不典型的体征可持续1~4周。如无效,改用激素,给予强的松10mg,每日3次,约2~4周。于症状控制后,逐渐减少剂量,直至停用。此外,可采用消炎痛25-50mg,每日3次,或其他非甾体类固醇抗炎药物,如布洛芬0.2—0.4g,每日3次。

预后

本综合征一般预后良好,轻者常可自愈,重对治疗反应尚佳,通常在1~2周后症状即可缓解,仅个别病例症状可持续1个月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