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乳腺癌术后并发症及处理 > 乳腺癌乳房切除术后疼痛(乳腺肿瘤学 乳腺癌术后并发症及处理)

乳腺癌乳房切除术后疼痛(乳腺肿瘤学 乳腺癌术后并发症及处理)

导语:乳腺癌乳房切除术后疼痛属于乳腺肿瘤学下的乳腺癌术后并发症及处理分支内容。本篇围绕乳腺肿瘤学 乳腺癌乳房切除术后疼痛主题,主要讲述乳房切除,乳腺癌等方面医学知识。

乳腺癌术后的疼痛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由于肌肉或者韧带损伤所造成的疼痛;另一种是神经损伤或者神经系统部分功能丧失所引起的神经痛。对后者的研究更多,国际上将乳腺癌术后的神经痛细分为4个亚种:①疼痛错觉,即已切除乳腺的疼痛错觉;②肋间臂神经痛,即乳腺癌术后肋间臂神经所支配区域的疼痛和感觉异常;③继发于神经瘤的疼痛,包括通过叩击所引发的手术瘢痕、胸壁或者手臂处的放电样麻痛感或蚁走感,即Tinel征;④损伤其他神经所引起的疼痛,如胸内侧神经、胸外侧神经、胸背神经和胸长神经。

乳房切除术后疼痛综合征(post-mastectomy pain syndrome, PMPS)是最常见的术后神经痛。来自欧美国家的数据显示PMPS的发生率较高,20%~50%,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因此其缓解和治疗尤为重要。根据国际疼痛研究协会(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Study of Pain, IASP)的定义,乳房切除术后疼痛综合征指的是乳腺切除术后发生于前胸壁、腋窝和(或)上臂的持续3个月以上的慢性疼痛。

1.PMPS的相关因素

(1)患者相关因素

1)年龄:患者越年轻,PMPS的发生率越高,这主要是因为年轻患者的预后更差;年轻人的神经敏感性更高;绝经前妇女的肿瘤特性;年轻人焦虑情绪的阈值较低;年轻人的腋窝淋巴结清扫的概率更大。

2)体质指数(BMI):有研究认为BMI越大,PMPS发生率越高。

(2)手术相关因素

1)术后疼痛的有无和严重程度:术后疼痛越严重或者使用的止痛药越多,则疼痛错觉和神经痛的发生率越高。

2)手术方式:一些研究者认为改良根治术的PMPS发生率更高,术中的肋间臂神经损伤被认为是引起PMPS的重要原因之一。腋窝手术方面,一项随机对照研究显示前哨淋巴结活检的PMPS发生率比腋窝淋巴结清扫术的低,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大大提高了PMPS的发生率。

3)辅助放疗:研究表明辅助放疗会增加PMPS的发生率。

2.发生机制

PMPS的发生机制尚不清楚,主流观点认为PMPS是由多种因素共同引起的,其中主要的因素是神经损伤。在胸壁上分布的神经更容易在手术中损伤,如胸背神经、胸内侧神经、胸外侧神经、胸长神经、肋间臂神经。肋间臂神经是胸壁肌肉的感觉神经,主要支配肩部、上肢前部的感觉。胸壁神经在腋窝处的分布非常接近淋巴结,正因如此,腋窝淋巴结清扫时较易损伤肋间臂神经,导致PMPS的发生。

3.临床表现

疼痛多发生于手术侧的前胸壁、腋窝或者上肢的中部。其性质多为烧灼痛、刺痛,或者突发的枪击样疼痛,有时可为不同程度的感觉迟钝。疼痛既可有间歇缓解,也可有持续加重。

术后疼痛的临床表现随损伤神经的不同而有所不同。胸内侧神经和胸外侧神经损伤可引起胸大肌无力、前胸壁肌肉萎缩;胸长神经损伤可引起前锯肌无力、肩关节疼痛、翼状肩胛;胸背神经损伤可引起背阔肌无力、肩关节的内收和内旋障碍;肋间臂神经损伤可引起异常疼痛、感觉异常和麻木。

加剧术后疼痛的因素:患侧上肢过度运动,使用患侧上肢抬举重物,增加患侧上肢压力。缓解术后疼痛的因素:休息,相关药物如阿米替林、文拉法辛、辣椒素等。

4.治疗措施

正确评估患者疼痛的程度。疼痛的程度因手术方式、个人修养、患者年龄、精神状态及社会因素影响的不同而有差异。疼痛严重时可持续使用止痛泵或间断肌内注射布桂嗪(强痛定)、吗啡等止痛药物,并注意保持环境安静,减少不必要的干扰。

5.预防措施

(1)通过麻醉技术减轻术后疼痛。

(2)术中尽量避免神经损伤。

(3)术后完善随访制度,以跟踪观察PMPS的进展,从而研究制订PMPS的治疗指南和病因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