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止血与血栓 > 血小板与血块回缩(血液病学 血小板功能与活化的分子学基础)

血小板与血块回缩(血液病学 血小板功能与活化的分子学基础)

导语:血小板与血块回缩属于血液病学下的血小板功能与活化的分子学基础分支内容。本篇围绕血液病学 血小板与血块回缩主题,主要讲述血小板,血小板的功能等方面医学知识。

血块回缩依赖于血小板的数量和质量以及血浆中纤维蛋白原的浓度:当血小板数低于50×109/L、膜GPⅡb-Ⅲa缺陷或者血浆纤维蛋白浓度下降时,均可使血块收缩能力下降。

血块回缩起始于血小板在纤维蛋白索上的黏着。血小板体部黏着在纤维蛋白索的交叉点,或者通过伪足黏着在纤维蛋白索上,构成了一个三维结构联结。当伪足收缩时,被黏着的纤维蛋白索之间的角度明显缩小,并形成整个血块的收缩。在血小板中存在着类似肌肉的收缩蛋白系统,它包括肌动蛋白、肌凝蛋白、微管及各种相关蛋白。在静息血小板中,50%的肌动蛋白与廓蛋白结合,呈单体形式存在于胞质中,而90%的肌凝蛋白轻链是脱磷酸化的。当原肌球蛋白与肌动蛋白结合时,掩盖了肌动蛋白上的肌凝蛋白结合点,所以血小板的胞质是溶胶状,也不发生收缩作用。在血小板活化后,胞质内Ca2+浓度升高,促使肌动蛋白发生成核过程;此时肌动蛋白与廓蛋白解离,肌动蛋白单体和纤维迅速聚合成长纤维。

肌动蛋白纤维形成始于质膜,其点端随之向中央伸展,在α-辅肌动蛋白、肌动蛋白结合蛋白的作用下发生交链,胞质则由溶胶状态变成凝胶状态。肌动蛋白纤维通过抛锚蛋白(可能是α-辅肌动蛋白,ankyrin和vinculin)与膜上的GPⅡb-Ⅲa联结。在活化血小板中,与肌动蛋白发生组装的同时,肌凝蛋白分子中20kD的轻链发生磷酸化,随之组装成粗丝并与肌动蛋白相互作用,通过肌凝蛋白ATP酶的作用,提供肌动蛋白细丝与肌凝蛋白粗丝之间相互滑动的能量,起到收缩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