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常见毒品和成瘾障碍 > 简史:氯胺酮(又称K粉、迷奸药)是怎么流行起来的?(禁戒毒品 氯胺酮(K粉)和成瘾障碍)

简史:氯胺酮(又称K粉、迷奸药)是怎么流行起来的?(禁戒毒品 氯胺酮(K粉)和成瘾障碍)

导语:简史:氯胺酮(又称K粉、迷奸药)是怎么流行起来的?属于禁戒毒品下的氯胺酮(K粉)和成瘾障碍分支内容。本篇围绕禁戒毒品 简史:氯胺酮(又称K粉、迷奸药)是怎么流行起来的?主题,主要讲述氯胺酮,麻醉药等方面医学知识。

氯胺酮(K粉)是1995年后才开始在国内流行的合成毒品,它的作用机制与成瘾性与另一种在国外广泛流行的毒品——苯环己哌啶( PCP)类似。所以在开始介绍氯胺酮的滥用与依赖之前,有必要先对PCP滥用的历史做一介绍。只有这样,大家才可能会对氯胺酮的滥用与流行有一个比较清楚的认识。

50年代,为寻找一种有效的静脉麻醉剂,Parke、Davis和同伴们选择PCP对动物与人进行了试验。猴子试验表明,PCP是一种有效的止痛剂,但不会使肌肉放松、也不会催眠,在试验中,猴子表现出一种注意力分散的感觉,在对它进行手术时,它东张西望,似乎对手术满不在乎。1958年发表的第一篇关于使用PCP (商标为Sernyl、Peace Pill)作为64例外科手术麻醉剂的报告,报告认为PCP有很好的止痛效果,对血液循环和呼吸系统没有不良影响,也没有产生不规则心跳,10mg的剂量在2~3分钟内就会使人体丧失痛觉,手术结束后患者对整个过程失去记忆,不记得别人对他讲的话,也没有痛感。而已有的麻醉剂由于对中枢神经的抑制作用,对呼吸系统和血液循环系统都会产生影响,这种有注意力分散作用的麻醉剂看起来要更安全一些。但这种药对心理的作用在当时却没能预测到,在用药过程中,一些患者显得过度兴奋,不得不使用另一种麻醉剂。有些患者在药效过后表现得非常狂躁,几乎无法控制。在这篇及以后发表的报告中都有指出,许多服用这种药的人在人体知觉和幻觉等方面发生变化,甚至有15%的患者曾经在服药后的4天内一直保持精神错乱状态,在这期间的主要特征为空想、人性丧失、烦躁、沮丧、极端焦虑。

精神病学家Luby博士很快得知这种新的致幻剂,然后就开始在正常人和精神分裂症患者身上对其进行研究。两种研究都表明在身体感觉方面产生了变化,一位参加试验的正常人说:“我的胳膊感觉就像末端悬着一个球的十几千米长的杆子”。另一位说:“我变得非常小,不再是一个人,而是一间异常巨大的实验室里的一块什么东西”。很多报告都描述了一种浮动、飞翔、头晕、身体交替地收缩和膨胀等感觉。所有病例都表现出一定的思维混乱。一些人造出一些新词,不停地嘟囔毫不相干的词语,一遍又一遍地重复某个词或词语。而且所有的人变得更加易睡觉、缺乏感情。有时患者好像睡着了一样,但若问他一个直接的问题,他就会马上又反应过来。比如问:“你能听见我吧?”一般会回答:“不”。大部分人表现得或者愤怒或者不合作。许多参加试验的正常人说他们就像喝醉了酒一样。所有的人都减弱了疼痛、触觉和位置感,都有眼球震颤现象,走路快而不稳。Luby和同事们感到PCP与LSD、麦斯卡林不同,没有强烈的视幻觉,更多的是身体感觉的变化。混乱的思维、多疑和不合作使得服用PCP后比服用LSD后更像是精神分裂症患者。

自1960年以后,PCP就被认为是给猴子等动物用的良好的麻醉剂,对人的身体是安全的,而心理作用是危险的,是与LSD、麦司卡林不同的,严重影响身体知觉的致幻剂。Parke、Davis在1965年停止了将其作为人体用药的研究,1967年授权另一家公司将其作为一种动物用麻醉剂来生产销售。在实验室和动物园经常把它用在灵长类动物身上。另外,由于PCP显效速度快、持续时间长,还被做成麻醉弹来麻醉离群的野生动物或动物园里的凶猛动物。PCP经常被称为镇定枪,人们就误认为它是一种镇静剂。

1967年末,海特·阿什伯瑞医院的工作人员得到了当时流行的被称为安宁丸的药品,经分析表明它就是PCP,它的成分和危害在1967年12月被公之于众。第二个报道说,这种药刚开始流行就又消失了。1968年在纽约曾经存在过,当时被称为“肥猪”,其他时间被称做“trank”。20世纪到70年代初,在街头人们把PCP恰当地称为“垃圾”药,PCP有时被喷洒在牛至、欧芹、紫花苜蓿上,充当大麻卖给不懂的年轻人。这样它就变成了“天使一样可爱的粉末”。由于PCP的制备很便宜,一般的化学爱好者就能够自己完成,所以人们可以很便宜的得到它。后来由于其快速强烈的药效,“天使粉末”就凭借自身的优势成为非常诱人的东西。用PCP制备的香烟中有时含有大麻,有时含有别的植物,这种烟被称为“杀人烟”或“Sherman”(因为它的攻击会像Sherman坦克一样猛烈)。到了20世纪70年代末,一些地区使用PCP成为吸毒者住院急诊治疗的最主要的原因。在一些地方的大街上,每逢星期六的晚上,人们都可以看到年轻的吸毒者像“梦游”一样慢悠悠地迈着大步。

尽管PCP有不可预料的后果,对人的行为、动作都会产生影响,但还是有一些人重度成瘾。一位吸毒者说:“吸食这些粉末以后我立刻就感受到它的作用……一切烦恼都不见了,我感觉有点醉,在公寓里走起路来有点困难,周围的东西不是离我特别近就是离我特别远,我无法确定实际的距离……我喜欢远离烦人的事物的感觉,在大部分时间里我都像是游离在身体以外。感觉妙极了。吸食之前我还在担心几门考试就要临近而我都没有准备好……这些烦恼都被这些粉末带走了……我感觉很平静。这种感觉太好了……真希望能一直这样”。

吸毒者一般并不会仔细描述他们的感觉,在PCP起作用的时候,他们一般不怎么说话,而作用过去以后,大部分经历他们都想不起来了。

在猴子身上也研究过吸食PCP成瘾的现象,它们会逐渐习惯对它们的静脉注射,这与LSD及其他迷幻剂不同,在这些药物上一般都没有产生主动吸食或依赖的作用。

由于有报道声称一些人吸食PCP后会行为粗暴,就带来这样一个问题,PCP是否会直接产生暴力,还是说暴力是由药品滥用导致的多疑和麻醉作用带来的。大多数吸食者没有暴力的感觉,而且由于身体的感觉很不平衡,他们不能想象去“挑起一战斗”。然而试图逮捕PCP吸食者的警察却感到很难将他们制服,因为一般的警械都是通过在罪犯反抗时使其疼痛难忍而发挥作用的,由于PCP的麻醉作用,这些警械就不那么有效了。所以在逮捕PCP服用者时就需要更多的警察才能将他们制服,也许有人要问这与逮捕一名感觉不到疼痛的发疯的醉汉有什么区别。

PCP服用者感觉不到疼痛导致很多吓人的传言,比如咬他们自己或者砍断自己的手指。早期有关LSD的报道说服用者由于直盯着太阳看而导致失明,这些说法得不到证实,或许就没有发生过。这种反复重复的故事也许陷入了“警察故事”的模式,但每一个警察都相信,服用了PCP的人是那么的残暴,被击中28枪才最终倒地,而且似乎每个人都确信这件事,但又没有人能确切告诉你是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发生的?也许有人并不相信这种传说,但的确有类似的事情发生,一位没有武器赤身裸体的35岁的生化学家在企图越过实验室路标时,被近距离枪击6次,这件事发生于1977年PCP最流行的时候。开枪的是洛杉矶的一位警官,验尸报告称死者的血液中确实含有类似PCP的毒品的迹象。

以上是致幻剂PCP在美国滥用流行的一些情况,对于理解目前国内流行的氯胺酮滥用与成瘾有一定的意义。尽管PCP从来没有作为人用的麻醉剂出售,但与之同类的另一种化学药品氯胺酮,却被当作麻醉剂出售。氯胺酮的麻醉作用更强,而长时间的反应较轻,1994年出版的《外科医师工作手册》对氯胺酮作了如下描述:

“12%的患者会有异常反应。心理学上的表现程度大不相同,令人愉快的睡眠一样的状态、活泼的想象、幻觉,直到出现狂躁情绪。有些病例会伴随精神错乱、兴奋和患者回忆起来感觉不愉快的无理性行为。持续时间一般不超过几个小时,但也有个别情况在长达24小时的时间内会出现反复”。

下面说说氯胺酮的情况:氯胺酮是新的非巴比妥类静脉麻醉药,在我国属第一类精神药品,用于手术后镇痛和急、慢性病理性疼痛的治疗,无论是全身用药还是椎管内应用都显示出其良好的镇痛效果,局部应用的镇痛作用亦引起人们的兴趣。氯胺酮镇痛作用强,呼吸循环抑制轻,对循环系统甚至有轻度兴奋作用,而且阈下剂量镇痛作用仍然显著。多年来,不少学者对氯胺酮的镇痛作用机制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氯胺酮由韦恩州立大学( Wayne State University)克雷格教授研发,最初用途是动物麻醉剂。1962年交由派克-戴维斯( Parke-Davis)药厂(目前为辉瑞的子公司)开发,作为较安全的麻醉药,以取代当年副作用大的苯环己哌啶( PCP,天使尘)。1965年,Dimino首次将氯胺酮应用于临床麻醉。越战时期作为麻醉药被广泛应用于野战创伤外科手术。同年,此药首次被人消闲应用。1971年,美国旧金山和洛杉矶首次报告了氯胺酮成瘾病例。70年代中期,粉剂、片剂氯胺酮陆续出现在街头毒品黑市中。1999年以来,氯胺酮流入日本、泰国、我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和内地。在1987~2000年期间,欧美有12人的死亡与氯胺酮有关,其中7宗在美国,5宗在欧洲,当中只有3宗涉及单独滥用氯胺酮。自2000年起,欧盟开始监测氯胺酮滥用问题。按照规定,氯胺酮在欧盟几乎一半的国家属于管制药物。2005年和2006年,瑞典和英国分别将氯胺酮列为麻醉药物。为什么氯胺酮没有被从麻醉剂当中取消呢?因为WHO所做的一项综述指出,由于没有合适的替代品,氯胺酮的国际性管制将给发展中国家的麻醉剂使用及世界上偏远地区的兽用药使用带来问题。

有人曾经把氯胺酮叫作强奸药,用少量的剂量在30秒钟就可以导致人昏迷。有些案件发生以后受害者等她清醒过来以后,她已经记不得在她身上发生了什么事情,无法对其进行指控,这对社会治安危害很大。氯胺酮还可产生类PCP样的效用,但持续时间较PCP短,氯胺酮的欣快效应类似于可卡因、大麻和酒精,氯胺酮产生滥用的基础是分离性幻觉。

近年来,随着兴奋剂(包括可卡因、甲基苯丙胺、MDMA等)、γ-羟基丁酸( GHB)和氯胺酮等与特殊的社交和性环境相关的“舞会药”在欧美国家的流行,娱乐性使用氯胺酮的问题日益严重,其滥用有愈演愈烈之势。氯胺酮滥用主要是在一些通宵跳舞的娱乐场所,如迪厅、酒吧、歌舞厅、卡拉OK厅、狂欢舞会中,光顾这些场所的主要是一些青少年亚文化群体,多为无业人员和个体经营者、娱乐场所从业人员,以初中和高中文化程度者居多,滥用年限大多较短,首次获得毒品多为朋友提供和从娱乐场所获取。1999年以来,氯胺酮已经流入日本、泰国、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中国台湾地区和我国内地。